[发明专利]泵体结构及净水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84373.6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2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 发明(设计)人: | 舒毅;陈伟杰;黄健荣;董平安;谢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4B53/00 |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裕波 |
| 地址: | 51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净水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泵体结构及净水设备,该泵体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及泵体,所述安装支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泵体装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泵体设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相对所述泵体的其他部位更靠近所述安装腔的周向侧壁。上述泵体结构在使用时,将泵体设置于安装腔内,泵体形成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相对所述泵体的其他部位更靠近所述安装腔的周向侧壁,此时,当泵体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颠簸碰撞时,与安装腔内壁发生接触碰撞的是防撞部,通过防撞部的挤压碰撞产生一定的缓冲避免泵体的其他部位与安装腔的周向侧壁产生碰撞对泵体内部的元件产生损伤。该泵体组件及净水设备在使用时,可以避免泵体的泵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碰撞冲出罩壳引起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泵体结构及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净水设备是指可以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净水设备可有效滤除水中的铁锈、砂石、胶体以及吸附水中余氯、嗅味、异色、农药等化学药剂。可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菌、毒素、重金属等杂质。净水技术在饮用水领域的应用,使得“水土不服”的现象会很快成为历史,有效地解决了很多地方由于地下水中有害物质超标而造成的地方性疾病。
净水设备包括泵体组件和支架,泵体组件与支架通过螺钉连接以安装于支架上。传统的净水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因为运输过程中,颠簸路况会导致泵体组件与支架之间的螺钉断裂,进而泵体组件与支架发生碰撞导致泵体组件中的泵体冲出泵体组件的罩壳,对泵体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净水设备在运输过程中,因为运输过程中,颠簸路况会导致泵体组件与支架之间的螺钉断裂,进而泵体组件与支架发生碰撞导致泵体组件中的泵冲出泵体组件的罩壳,对泵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泵体结构及净水设备,该泵体组件及净水设备在使用时,当泵体组件及净水设备在运输时,可以对泵体内部的泵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泵体的泵在运输过程中因为颠簸碰撞冲出罩壳引起损伤。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泵体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及泵体,所述安装支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泵体装设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泵体设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相对所述泵体的其他部位更靠近所述安装腔的周向侧壁。
上述泵体结构在使用时,将泵体设置于安装腔内,泵体形成有防撞部,所述防撞部相对所述泵体的其他部位更靠近所述安装腔的周向侧壁,此时,当泵体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颠簸碰撞时,与安装腔内壁发生接触碰撞的是防撞部,通过防撞部的挤压碰撞产生一定的缓冲避免泵体的其他部位与安装腔的周向侧壁产生碰撞对泵体内部的元件产生损伤,或者避免泵体内部的泵冲出泵体的壳体与安装腔的周向内壁碰撞引起损伤。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周向侧壁形成有间隙。如此,既可以满足安装支架和泵体之间的装配误差,还可以使得当整个泵体结构在颠簸过程中,防撞部可以更加快速地与安装腔的周向侧壁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撞部包括第一防撞部和第二防撞部,所述间隙包括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安装腔的周向侧壁形成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防撞部沿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一间隙;
所述安装腔的周向侧壁形成有限位部,所述第二防撞部朝向所述限位部且所述第二防撞部与所述限位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防撞部与所述限位部间隔设置形成所述第二间隙。如此,一方面,第一防撞部和安装孔的配合可以使得安装支架和泵体具备在其中一个方向上的限位,第二防撞部与限位部之间的配合可以使得安装支架和泵体具备在另一个方向上限位,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进而安装支架和泵体具备两个方向上的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限位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43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双波长的激光耦合模块
- 下一篇: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知识体系构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