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83845.6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0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越;谢军英;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坤奕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何春晖;张莎莎 |
地址: | 21444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中转站 渗滤 液全量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絮凝反应槽、MBR生化反应器、STRO膜组件、AOP反应塔、BAC反应塔,还包括臭氧发生器、纯氧制备装置和污泥脱水装置;电絮凝反应槽的阳极能够产生氧气泡或氯气泡,阴极能够产生氢气泡;MBR生化反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好氧池和MBR超滤膜组件,好氧池采用射流曝气投加方式进行纯氧曝气,能够产生直径小于50微米的氧气气泡;STRO膜组件与MBR超滤膜组件相连,AOP反应塔与STRO膜组件的浓缩液出口相连;臭氧发生器与AOP反应塔相连,纯氧制备装置分别与好氧池、臭氧发生器相连,污泥脱水装置分别与电絮凝反应槽和厌氧池相连。本发明能有效使得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垃圾中转站渗滤液等高难有机废水的全量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经居民投入垃圾桶后,就进入中端转运环节。先由各小区汇集至小区集中点的小型垃圾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然后由垃圾车运往各区的大中型中转站进行再次压缩,最后用大型车辆运往垃圾焚烧厂或填埋场进行最终处理处置。
垃圾中转站在进行垃圾压缩时会产生占垃圾总量5-15%左右的垃圾渗滤液。该渗滤液属于新鲜垃圾渗滤液,堆放和发酵时间短,悬浮物(SS)和动、植物油含量高,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浓度高,总氮浓度高,含有难降解性有机物,盐分含量也高。受季节性的影响和各地生活习惯的不同,以及各中转站车辆、容器及地面冲洗水量的差异,导致产生渗滤液的水质水量波动很大。
目前许多垃圾中转站渗滤液还是采取直接排放的方式,但由于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和复杂性远高于市政污水,因此对市政污水处理厂带来很大冲击,急需在中转站现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将大部分污染物进行去除后再排入市政管网。
传统工艺一般采用混凝+生化+膜处理或者单纯生化法工艺路线,以上工艺虽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但仍存在诸多不足:较大的占地面积、生化运行不稳定、COD和总氮处理不达标、还有膜浓缩液待处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小型高效的全量处理系统解决中转站渗滤液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量处理系统,其包括电絮凝反应槽、MBR生化反应器、STRO膜组件、AOP反应塔、BAC反应塔、臭氧发生器、纯氧制备装置和污泥脱水装置;
其中,所述电絮凝反应槽、所述MBR生化反应器、所述STRO膜组件、所述AOP反应塔、所述BAC反应塔依次连接;
所述电絮凝反应槽的阳极能够产生氧气泡或氯气泡,阴极能够产生氢气泡;
所述MBR生化反应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好氧池和MBR超滤膜组件,所述好氧池采用射流曝气投加方式进行纯氧曝气,能够产生直径小于50微米的氧气气泡;
所述STRO膜组件与所述MBR超滤膜组件相连,所述AOP反应塔与所述STRO膜组件的浓缩液出口相连;
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所述AOP反应塔相连,所述纯氧制备装置分别与所述好氧池、所述臭氧发生器相连,所述污泥脱水装置分别与所述电絮凝反应槽和所述厌氧池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臭氧尾气分解及利用装置,所述臭氧尾气分解及利用装置包括相连的臭氧热催化分解塔和氧气压缩机,所述臭氧热催化分解塔与所述AOP反应塔的臭氧尾气出口相连,所述氧气压缩机与所述纯氧制备装置的储气罐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分别与所述电絮凝反应槽和所述STRO膜组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移动式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所述STRO膜组件和所述MBR超滤膜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设有通过终端控制所述系统的远程控制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坤奕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坤奕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38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可视化的字符变形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