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落式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81921.X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3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婷 |
| 主分类号: | B28B23/00 | 分类号: | B28B23/00;B28B7/38;B28B13/02;B28B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57000 西藏自***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落式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涉及透光混凝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透光混凝土在使用导光纤维进行灌注时不便于对导光纤维进行铺设,易造成混凝土灌注过程对导光纤维冲击,影响导光纤维的平整性,且不便于调节透光率等问题。一种自落式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混凝土验收时间控制在t1,透光混凝土为混凝土与导光纤维混合形成,故透光混凝土的组成原料为导光纤维、河沙、碎石和水泥,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浆之前。本发明通过对混凝土灌注的同时进行导光纤维的铺设,有效降低混凝土对导光纤维的冲击,提高导光纤维的平整程度,且便于对导向纤维的密度进行调节,进而影响透光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光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落式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透光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多,透光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采用混凝土的工艺形式,让这种混凝土可以透光,其最基本的材料就是混凝土这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在这种建筑材料中,加入导光材料,让其具备透光的装饰效果。透光混凝土的生产并不容易,在国内从零到有,再到如今的流行,也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材料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创新,其透光形式,也在被广泛地开发。
但是,现有的透光混凝土在使用导光纤维进行灌注时不便于对导光纤维进行铺设,易造成混凝土灌注过程对导光纤维冲击,影响导光纤维的平整性,且不便于调节透光率;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自落式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落式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透光混凝土在使用导光纤维进行灌注时不便于对导光纤维进行铺设,易造成混凝土灌注过程对导光纤维冲击,影响导光纤维的平整性,且不便于调节透光率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落式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混凝土验收时间控制在t1,透光混凝土为混凝土与导光纤维混合形成,故透光混凝土的组成原料为导光纤维、河沙、碎石和水泥,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浆之前,对设计的墙体尺寸进行确定,进而能够对钢筋网架的尺寸和模板层数进行确定;
步骤B:确定模板层数后,将第一层模板进行组装,此时对模板内壁进行涂抹脱模剂,进而便于将钢筋网架与第一层模板进行固定连接,使用泵车将混凝土进行输送至施工现场,将特制输送带对导向纤维进行放置;
步骤C:采用混凝土灌注和导光纤维放置进行同步操作,确保灌注速度能够满足两到三次对第一层模板进行注满的效果,在灌注的同时使用特制传输带对导光纤维进行均匀铺设在混凝土上表面,根据透光效果对导光纤维的密度进行调节,对导光纤维传输速度进行调节进而能够实现混凝土墙体的透光率;
步骤D:在对第一层模板进行灌注完成后应快速对第二层模板进行组装,模板安装时间应控制在t2之内,此时遵循第一层模板的灌注操作对第二层模板进行同种方式进行灌注,多层模板的墙体中的每一层操作方式相同,区别在于对导光纤维的铺设密度进行调节,最终能够实现整体透光混凝土墙体的多样图案;
步骤E:在透光混凝土墙体灌注完成后应保持模板在t3后拆除,在此期间应每隔t4时间对透光混凝土墙体进行喷洒水操作,同时对墙体进行保温,避免环境温度影响透光混凝土墙体的质量,在墙体凝结完成后对模板进行拆除,此时设置外部光源对透光混凝土墙体进行透光性和透光图案进行检测,以及对混凝土质量和强度进行验收。
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的t1为5h。
优选的,所述步骤D中的t2为2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t3为7d。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t4为2-3h。
优选的,所述步骤E中的透光混凝土墙体强度应不低于C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婷,未经王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19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3D扫描技术的手办制造系统
- 下一篇:3D打印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