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铣床用气动配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80441.1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洪;赵祖喜;吴志丹;谢振涛;项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23C9/00 |
代理公司: | 湖南正则奇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江利国 |
地址: | 2427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铣床 气动 配重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铣床用气动配重系统,包括气动模块和配重模块,所述配重模块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工作台朝向第一伺服电机的侧面滑动设置有主轴箱,所述主轴箱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还固定连接有配重气缸,所述配重气缸的输出端与主轴箱抵接,通过外界空气注入增压泵内进行增压,高压气体进入储气瓶内,储气瓶将高压气体通过密封管和第一软管注入配重气缸内,当主轴箱向上移动时,由于储气瓶内气压和配重气缸内的气压保持恒定,使得配重气缸的输出端类似于弹簧的作用对主轴箱下压,从而对主轴箱起到配重平衡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铣床工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铣床用气动配重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铣床在加工过程中会对其主轴箱进行升降操作,导致伺服电机控制主轴箱升降时,主轴箱升降的反应灵敏度过大,不方便铣床对目标零件进行加工,同时,其气动模块由于长期使用,表面会沾上一层灰尘,气动模块上的设备角落难以进行有效的清理,清理的过程容易对设备造成干扰,影响配重模块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通过设置配重模块,通过储气瓶将高压气体通过密封管和第一软管注入配重气缸内,关闭第一电磁阀和增压泵,使得配重气缸的输出端类似于弹簧的作用对主轴箱下压,从而对主轴箱起到配重平衡的作用,再打开第二电磁阀,使得储气瓶内的高压空气注入第二软管内,为清理气动模块表面的灰尘提供动力;
(2)如何通过设置第一清灰机构,通过第一直齿轮转动,第一直齿轮与第一齿条相互配合,带动升降块向下移动,第二软管将密封管内的气体注入第二空腔内,配合三个第一喷气管对第一安装板上不容易清理的灰尘进行吹落,减少人工清理的过程;
(3)如何通过设置第二清灰机构,当升降块向下移动时,配合第二齿条带动第二直齿轮转动,使得传动轴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块在第二安装板上移动,配合第三软管和第二喷气管对落到第二安装板上的灰尘进行吹气清理,进一步减少人工清理的过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铣床用气动配重系统,包括气动模块和配重模块,所述配重模块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工作台朝向第一伺服电机的侧面滑动设置有主轴箱,所述主轴箱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工作台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平衡主轴箱的配重气缸,所述配重气缸的输出端与主轴箱抵接,所述气动模块包括位于工作台一侧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为配重气缸提供动力的气动机构;气泵开启,通过第一进气管将外界空气注入增压泵内进行增压,通过增压泵增压后的高压气体通过第二进气管进入储气瓶内,储气瓶将高压气体通过密封管和第一软管注入配重气缸内,通过压力检测装置对储气瓶内的气压进行检测,当储气瓶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后,关闭第一电磁阀和增压泵,由于储气瓶内气压和配重气缸内的气压保持恒定,使得配重气缸的输出端类似于弹簧的作用对主轴箱下压,当第一伺服电机运转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使得主轴箱向上移动,从而对主轴箱起到配重平衡的作用,再打开第二电磁阀,使得储气瓶内的高压空气注入第二软管内,为清理气动模块表面的灰尘提供动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气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的储气瓶,所述储气瓶的一侧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电控,所述电控的下方第二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通过第二进气管与储气瓶连通,所述储气瓶的另一侧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第一进气管与增压泵连通,所述气泵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输入端与储气瓶连通,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输出端通过密封管连通有第一软管,所述密封管与第一软管的连通处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与配重气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诺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804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