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辅助靠泊激光测距仪自动升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79693.2 | 申请日: | 2022-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10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徐茂梁;曹亮;毕博文;谢斯;鞠宜璇;曹婧欣;穆胜军;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0;G01B11/14;F16M11/18;F16F15/08;G01S17/08;G01S17/93;G01S7/48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6 | 代理人: | 涂泉达 |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辅助 靠泊 激光 测距仪 自动 升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辅助靠泊激光测距仪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夹持模块,所述夹持模块包括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滑块以及第一夹持缓冲板,所述第一夹持缓冲板通过加强杆铰接杆固定连接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下固定设有第三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包括上、下底板以及液压杆,所述下底板下端设有微型电机与主、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下连接有第三夹持板,所述第三夹持板上设有激光测距仪,本发明通过所述夹持模块固定于可滑移的滑块上,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夹持组件吸收缓冲组件震动能量,并通过所述第三夹持组件上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激光测距仪旋转,实现多方位稳定测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测距仪器升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辅助靠泊激光测距仪自动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船舶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由于全世界的船运市场竞争激烈,为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费用,船舶的大型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趋势,然而运输船舶在靠泊时,码头的水平高度和位置等的设计数值全然不同,且由于在水面行驶容易造成因船舶靠泊时速度过大过靠泊角度过大,不能很好的与码头形成适合的停泊位置,此时需要依靠船舶上布置的舷梯来进行船与码头的可调节式连接,帮助人员上下船只,船舶舷梯根据布置形式有平移收藏式和翻转钢索组合收藏式两种,平移收藏式常用于超大型原油轮,包括特殊超大型散货轮与超大型 FPSO,舷梯布置在舷边平行中体靠居住区部位。而对超大型散货轮、超大型集装箱船以及超大型LNG船和特殊大型FPSO而言,布置形式一般为翻转钢索组合收藏式,并有两种不同布置位置;对于不同的布置位置,其舷梯的结构分为艉部结构形式和平行中体结构形式;艉部结构形式根据使用也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翻转平移外伸式,另一种是跟码头梯配合使用的组合式;平行中体结构形式又有整体式和带中间休息平台的两节式两种舷梯结构。舷梯扶手栏杆常规为固定式,也可以是可倒式,由此可见舷梯的布置形式对于船舶来说极为重要。
引航梯的长度自舷梯下平台起向上延伸高度至少达到 2 m,并且需系固在舷梯下平台上方 1.5 m 处的船舷上;保持引航梯和舷梯下平台之间的水平距离在 0.1~0.2 m 之间,因此当引航员需要船方调整引航梯的高度时比较繁琐,引航员首先需要解开已经系固在船舷上的引航梯,其次需要拉起或放下十余米长的引航梯,然后是再次系固在船舷上,该方法同时需要通过调整舷梯来配合,增加了舷梯解开和系固的过程而导致工作量加大且存在难度。带有“活板门”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在调整引航梯时,可通过升降机收放舷梯变得比较容易但是大多数引航员不喜欢使用带有“活板门”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船只停泊后放下舷梯用于人员上下船,但由于受水面波浪能以及潮水的涨跌影响,船体会上浮或者下降,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船员在现场进行调节,但如果船舶上浮过高,操作的船员在上下船时会难以行动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引航梯没有紧贴在船舷上,引航员攀爬引航梯时会有晃动,容易发生失足事故。舷梯上的金属栏杆与引航梯边索材质、粗细、摩擦力大小不一样,引航员在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或抓握不牢。冬天引航员穿着比较厚实时,部分“活板门”显得相对尺寸较小,不方便引航员穿过或穿过困难;引航员由引航梯穿过“活板门”转移到舷梯下平台时,下平台面积相对较小,增加了危险因素。
如果船舶下沉过低就会造成舷梯与码头磕碰,造成舷梯的损坏。如果船舶上浮很多,人员就难以上下。引航梯上下调整危险度较高船舶舷梯和引水梯的升降都需要有专人管理。随着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能够升降的测距装置,减少人员配置数量和提升安全,且装置在受到外力震动时能够缓冲使得装置能够保持稳定测距时十分有必要的。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9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柔性触摸屏的多功能手机保护套及其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轴类套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