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厌氧反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9613.3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廖强;于容朴;夏奡;黄云;朱贤青;朱恂;姚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北京华夏大禹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 |
地址: |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其中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厌氧反应腔体和与所述厌氧反应腔体连通的沉淀分离腔体;所述厌氧反应腔体包括下部的污泥床反应区和上部的气液分离区;所述壳体连接有通入所述污泥床反应区的进水管;所述沉淀分离腔体包括下部连通的第一沉淀分离区和第二沉淀分离区;所述第一沉淀分离区液面上方设有负压空间,所述负压空间内设置有喷淋结构;所述第二沉淀分离区液面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第二沉淀分离区上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气液分离区与所述负压空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连通。本发明旨在先分离气体再进行固液分离,进而提升三相分离后的出水水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环境污染成了一大社会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而对于高浓度有机物污染的废水,多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方法,基于厌氧反应会产生相应的沼气,进而在厌氧反应系统中将存在厌氧污泥(成团的厌氧生物)、沼气和处理过的水,因此要实现三相分离,需要设置相应的分离装置。
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1264544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相分离器,通过将储存腔的底部设置成封闭结构,防止储存腔外底部的液体和气体对固体形成干扰,使气体、液体和固体分离,其中通过将进料区设置在三相分离器的上端且直接进入脱气腔,其中脱气过程仍然处于厌氧沼气室的有压环境中,脱气效率不高,而出水处的沉淀腔又处于一个减压的状态,水中溶解的饱和气体会进一步释放,影响固液分离效率,造成出水携带污泥,影响产水的水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厌氧反应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厌氧反应系统的分离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厌氧反应系统,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厌氧反应腔体和与所述厌氧反应腔体连通的沉淀分离腔体;
所述厌氧反应腔体包括下部的污泥床反应区和上部的气液分离区;
所述壳体连接有通入所述污泥床反应区的进水管;
所述沉淀分离腔体包括下部连通的第一沉淀分离区和第二沉淀分离区;
所述第一沉淀分离区液面上方设有负压空间,所述负压空间内设置有喷淋结构;
所述第二沉淀分离区液面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第二沉淀分离区上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连通有出水管;
所述气液分离区与所述负压空间通过所述喷淋结构连通。
可选地,所述负压空间设置有填料结构,所述填料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沉淀分离区液面和所述喷淋结构之间。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区与所述喷淋结构通过排水结构连通,所述排水结构连接有排水截气单元。
可选地,所述沉淀分离腔体底部通过污泥管道连通污泥循环池,所述污泥循环池与所述污泥床反应区连通。
可选地,所述负压空间与真空泵连通。
可选地,所述污泥管道与射流真空器连通,所述射流真空器的负压端与所述负压空间连接。
可选地,所述沉淀分离腔体设置在所述厌氧反应腔体内,且设置在所述污泥床反应区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一沉淀分离区上部呈环形分布在所述第二沉淀分离区上部的外侧或所述第一沉淀分离区上部与第二沉淀分离区上部并列设置。
可选地,所述沉淀分离腔体位于所述厌氧反应腔体外侧。
可选地,所述负压空间连接有负压保护器,所述气液分离区液面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的沼气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北京华夏大禹环保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学;北京华夏大禹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9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