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纹加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8452.6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8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佳顺极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097 | 分类号: | G05B19/4097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江洁;赵玉琴 |
地址: | 10131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加工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螺纹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螺纹加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该螺纹加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螺纹的外形基本参数;将上述外形基本参数输入至初始加工程序的参数编辑器,得到初始加工程序的程序参数;将程序参数填补进初始加工程序,得到加工程序;基于程序参数,在预设工具图标库中选择出至少一个工具图标作为加工上述目标螺纹的目标工具图标,得到目标工具图标集合;执行加工程序,利用目标工具图标集合中每个目标工具图标对应的目标工具,加工生成目标螺纹对应的螺纹部件。该方法通过智能对话的方式指导工人修改程序变量,可针对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零件进行切换实现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螺纹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螺纹加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螺纹加工是一种使用制作螺纹的工具或数控机床等机械设备对工件进行螺纹加工。具体可采用切削、车削、铣削、磨削等工艺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法。现有技术中的加工方法主要是通过车削、铣削、攻丝、套丝、磨削、研磨和旋风切削等方式实现螺纹加工。
现有技术中,采用数控机床进行螺纹加工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于加工程序编写难度较大,需要用宏程序实现,增加了数控机床的编程人员的难度,成功率低。此外,原有加工工艺针对每个尺寸、每个规格的零件都需要重新进行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每种加工程序之间不可通用,只有很少一部分顶尖技术人员才能够完成加工程序的编写。另外,每一次遇到新的零件,都需要进行一次工艺开发和进行重新编程,研发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加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螺纹加工方法加工难度较高、成功率和通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螺纹加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螺纹的外形基本参数;将上述外形基本参数输入至初始加工程序的参数编辑器,计算得到上述初始加工程序的程序参数;将上述程序参数填补进上述初始加工程序,生成加工程序;基于上述程序参数,在预设工具图标库中选择出至少一个工具图标作为加工上述目标螺纹的目标工具图标,得到目标工具图标集合;执行上述加工程序,利用上述目标工具图标集合中每个目标工具图标对应的目标工具,加工生成上述目标螺纹对应的螺纹部件。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目标螺纹的外形基本参数;计算单元,被配置成将上述外形基本参数输入至初始加工程序的参数编辑器,计算得到上述初始加工程序的程序参数;生成单元,被配置成将上述程序参数填补进上述初始加工程序,生成加工程序;选择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上述程序参数,在预设工具图标库中选择出至少一个工具图标作为加工上述目标螺纹的目标工具图标,得到目标工具图标集合;加工生成单元,被配置成执行上述加工程序,利用上述目标工具图标集合中每个目标工具图标对应的目标工具,加工生成上述目标螺纹对应的螺纹部件。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一种螺纹加工方法的优点在于,该螺纹加工方法通过智能对话的方式指导工人修改程序变量,即可实现针对不同尺寸、不同规格的零件进行进行螺纹加工切换,以及自动进行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写实现批量生产,通用性较高,能够显著降低加工加工难度,成功率较高。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贯穿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应当理解附图是示意性的,元件和元素不一定按照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螺纹加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佳顺极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佳顺极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8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