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的污染物拦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4833.7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1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扬;石磊;李春辉;向秋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06 | 分类号: | E02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污染物 拦截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的污染物拦截装置,包括固定板、两个第一拦截网、第二拦截网、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固定板设置在河道的底部,第二拦截网与两个第一拦截网连接,第一拦截网的底部和第二拦截网的底部均与固定板的顶部连接,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分别与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连接,固定板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驱使绕线筒转动的电机、绕线筒和连接绳,电机和绕线筒设置在固定板上,连接绳与绕线筒和第二浮筒连接。船只未经过时,污染物被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拦截;当船只经过河道时,电机通过连接绳将第二浮筒和第二拦截网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从而在拦截污染物的同时又能满足日常船只通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河道清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的污染物拦截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上经常有污染物,比如有饮料瓶、木头或生活垃圾等,污染物漂浮在水面上,不仅对河道水质进行污染,而且还对河道上运行的船只有潜在威胁,如果污染物与船只接触,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目前,河道上的污染物拦截装置最常见采用浮筒,浮筒之间用绳子连接,绳子两端与河道的堤坝固定连接,浮筒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污染物进行拦截,但是也会导致河道上的船只无法通过浮筒,拦截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既能拦截污染物又能满足日常船只通行,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河道的污染物拦截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河道的污染物拦截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河道的污染物拦截装置,包括固定板、两个第一拦截网、第二拦截网、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所述固定板沿河道的宽度方向固定设置在河道的底部,所述第二拦截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拦截网连接,所述第一拦截网的底部和第二拦截网的底部均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分别沿河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浮筒的底部与第一拦截网的顶部连接,多个所述第二浮筒的底部与第二拦截网的顶部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第二浮筒沿河道的深度方向进行升降的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绕线筒和连接绳,所述电机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绕线筒转动设置在固定板上,所述连接绳的一端绕设在绕线筒上、另一端与第二浮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用于驱使绕线筒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船只未经过时,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的顶部分别在第一浮筒和第二浮筒的浮力作用下漂浮在水面上,河道上的污染物经过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时,被第一拦截网和第二拦截网拦截;当船只经过河道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绕线筒转动使连接绳拉动第二浮筒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第二浮筒和第二拦截网均向靠近固定板的方向移动,船只从第二拦截网的正上方穿过,在船只经过第二拦截网时,船只航行产生的浪花带动污染物向第一拦截网靠近,从而在拦截污染物的同时又能满足日常船只通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拦截网包括固定拦截网、连接拦截网、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第三收集网和第三浮筒,所述固定拦截网的一端用于与河道的堤坝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收集网连接,所述连接拦截网的一端与第二拦截网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收集网连接,所述第二收集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收集网和第二收集网连接,所述固定拦截网和第二收集网沿河流的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的底部均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浮筒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的顶部分别与第三浮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浮筒与第一浮筒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被第一拦截网拦截的污染物被收集在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之间,工作人员定期对第一收集网、第二收集网和第三收集网之间污染物进行清理,收集和清理污染物方便。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中空,所述电机和绕线筒均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连通孔,所述固定板的的顶壁上沿固定板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与连通孔的贯穿孔,所述连接绳依次穿过连通孔和贯穿孔并与第二浮筒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48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