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74437.4 | 申请日: | 2022-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6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 发明(设计)人: | 郑开慧;张永贵;周伟;栾博钰;许文杰;杨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T17/20 | 分类号: | G06T17/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沈鑫 |
| 地址: | 010308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露天 煤矿 数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包括:建立虚拟网格,并根据网格间隔对完整点云进行划分;计算每个虚拟网格区域内包含的完整点云数目,并计算完整点云的密度;选取种子点,并根据完整点云的密度对种子点进行三角网构建;对三角网内的数据进行平均随机取样,将取样数据作为抽稀点云数据集,从而完成点云数据的抽稀;本发明基于虚拟网格,同时通过平均取样算法函数对点云数据进行平均随机抽样,有效降低点云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云数据抽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露天开采开采的过程中,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露天矿山构建数字模型,通过对获得的点云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实现矿山三维可视化。但是当前点云建模技术的精度极高,露天矿山面积极大,所以导致整个矿山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极其庞大,后期处理数据繁琐。而露天矿山在使用点云建模时不需要如此高精度的点云密度。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建立虚拟网格,并根据网格间隔对完整点云进行划分;计算每个虚拟网格区域内包含的完整点云数目,并计算完整点云的密度;选取种子点,并根据完整点云的密度对种子点进行三角网构建;对三角网内的数据进行平均随机取样,将取样数据作为抽稀点云数据集,从而完成点云数据的抽稀。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建立虚拟网格包括:在ⅩY平面上构建一个二维虚拟网格,分别定义XY平面的四个顶点坐标为(a,c)、(a,d)、(b,c)、(b,d);分别对四个顶点坐标增加1个单位长度,并取整,将取整后的坐标作为虚拟网格的四个顶点坐标。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网格间隔包括:定义约束条件:
sdc
基于所述约束条件,计算网格间隔:
s=dc+pdc
其中,s为网格间隔,dc为完整点云中点的平均间距;p为虚拟网格间隔指数。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划分包括:
N=S/[(aΠ/2s+1)(cΠ/2s+1)]
S=(b-a)(d-c)
其中,N为划分后的虚拟网格数量,S为虚拟网格的面积;
定义完整点云数目为M,每个虚拟网格内包含的完整点云数目Q为:
Q=M/N。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计算完整点云的密度包括:
其中,ρ为完整点云的密度,Si为第i个虚拟网格的面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露天煤矿的点云数据抽稀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选取种子点包括:将边界点和高程极值点标记为种子点,其余点作为非种子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未经北方魏家峁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4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