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用电子驻车操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70675.8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6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段付德;王红然;张世刚;李昕颖;宋飞;杨伟智;薛佳斌;毛星雨;朱锐;罗浪;宋宇翔;王彬彬;张纪元;王钧岭;赵毅;刘沈磊;李健;段增奥;孙宇凡;葛成;王保来;李沐晨;封熙成;汤德杰;关纯子;仇鑫源;解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T5/00 | 分类号: | B60T5/00;B60T13/7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用电 子驻车 操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子驻车操纵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一级传动装置、二级传动装置、摩擦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传动装置安装在二级传动轴上,二级传动轴为空心传动轴,二级传动轴的空腔与摩擦盘的空腔贯通,二级传动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与摩擦盘配合使用的冷却机构;所述一级传动装置输入端与伺服电机连接,输出端通过一级传动轴与二级传动装置连接。工作过程中,冷却机构将冷却油通过二级传动轴传送至摩擦盘中,与摩擦盘充分接触后再返回到冷却机构中,实现对摩擦盘的循环冷却,提高了摩擦盘的耐热能力,也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子驻车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来发动。在驱动汽车时通常使用第三导线隔板12或24块电池,或更多电池。电动汽车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十分有益。
目前新能源车中一般是配备电子驻车功能,电子手刹是由电子控制方式实现停车制动的技术,其工作原理与机械式手刹相同,均是通过拉索拉紧后轮刹车蹄进行制动;另一种则是使用电子机械卡钳,是通过电机卡紧刹车片产生来达到控制停车制动。
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于车速较快,导致摩擦盘温度迅速升高,容易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故需要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子驻车操纵装置提高电子驻车中摩擦盘的耐热能力,提高新能源汽车驾驶安全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摩擦盘耐热能力的新能源汽车用电子驻车操纵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子驻车操纵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一级传动装置、二级传动装置、摩擦盘,所述二级传动装置安装在二级传动轴上,二级传动轴为空心传动轴,二级传动轴的空腔与摩擦盘的空腔贯通,二级传动轴(6)另一端转动连接与摩擦盘配合使用的冷却机构;所述一级传动装置输入端与伺服电机连接,输出端通过一级传动轴与二级传动装置连接。
工作过程中,冷却机构将冷却油通过二级传动轴传送至摩擦盘中,与摩擦盘充分接触后再返回到冷却机构中,实现对摩擦盘的循环冷却。
优选地,所述摩擦盘内同轴设有隔板,隔板曲面和摩擦盘的内壁通过多个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二级传动轴内同轴设有第三导管,二级传动轴的内壁均匀分布多个用于固定第三导管位置的连杆。冷却机构中通过第三导管与二级传动轴之间的空隙将冷却油传送到摩擦盘的内;摩擦盘中通过隔板的设置,使得冷却油进入摩擦盘时限冲击到隔板的侧面,与摩擦盘的内壁均匀接触,提高了冷却效果;随着摩擦盘中冷却油持续进入,摩擦盘中多出的冷却油通过第三导管回流到冷却机构中,冷却油的循环工作,使得冷却油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隔板内侧设有空心圆台,空心圆台小直径端与第三导管连接。冷却油进入摩擦盘中时先与空心圆台的外侧接触,空心圆台的的外侧具有倾斜度,使得冷却有能够顺畅的沿着空心圆台的外侧流动,即提高冷却油与摩擦盘的接触充分性。
优选地,所述二级传动轴通过第一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与油泵的出油端连接;所述第三导管由第二转动连接件连接第二导管,位于第一导管内的第二导管一端弯折贯穿第一导管的内壁。
优选地,在所述冷却机构的储液箱内,第一导管与油泵的出油端连接;第二导管一端弯折贯穿第一导管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与储液箱内部冷却油配合使用的冷凝器。通过冷凝器的设置,可对储液箱的冷却有进行降温,使得冷却油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隔板为圆形,隔板上的支撑杆相对于摩擦盘的轴线环形阵列排布。
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外底面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固定杆。提高了隔板与摩擦盘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706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