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月季苗木快速复壮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9423.3 | 申请日: | 2022-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7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吕春华;王昊;马丽;陈芬;蔡卫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王战 |
地址: | 223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月季 苗木 快速 复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月季苗木快速复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月季苗木选择、去除花蕾与花朵、压弯处理、追肥、加强田间管理、新芽处理和修剪;本发明可以有效缩短月季育苗时间,提高生产量和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月季苗木快速复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月季又称“月月红”, 为花中皇后,自然花期5至11月,主要种类有切花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香水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全球现有月季品种2万多种,中国是月季资源的重要原产地之一,全国有40多个城市将月季作为市花。月季在育苗过程中或种植多年后会老化,出现枝条细弱而少花,修剪后枝条干枯,叶片、花瓣质薄而色淡,叶片黄化脱落,抗病虫能力弱等现象,一般不会死亡,但严重影响观赏价值。通过月季复壮,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又节约置换苗木所需要的成本,因此复壮手段极具有研究价值。
现有技术中针对月季复壮的方法主要是修剪和施肥。
现有复壮方法缺点在于:1.修剪受季节限制:春、夏季月季不适宜重剪。瘦弱的老枝增粗很慢,就是进行去雷弱剪,在老枝发芽也是比较瘦弱的,不能达到快速壮枝的效果;2.根系瘦弱容易肥害:一般弱苗根系也很瘦弱,吸收能力有限,施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增加肥害风险;3.新芽嫩叶光合作用差:传统复壮方法强修剪去除大部分的健壮叶片,新发出来的新芽嫩叶光合作用差,中部壮龄叶的光合作用强于基部叶,顶部嫩叶光合作用最弱,健壮的光合作用是最强的叶片被修剪掉会严重影响植株总体生长量,弱苗更弱,并降低植株的抗病能力。4.观赏期出现断档:修剪复壮所需时间长,没有考虑复壮过程中苗木观赏价值的维系,这段时间内仅有笋芽存在,色彩单调,苗木的观赏价值甚至弱于老化苗木。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月季苗木快速复壮的方法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月季苗木快速复壮的方法,可以有效缩短月季育苗时间,提高生产量和成活率。
(二)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月季苗木快速复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月季苗木选择:选择需要复壮的弱苗或干型不满意的苗木,选择主干粗度小于1cm,干型弯曲,长势弱的月季苗木,进行复壮操作;
(2)去除花蕾与花朵:去除苗木上的全部花朵与花蕾,剪除老枝条上的新芽,保留所有叶片,以充分发挥壮龄叶的光合作用,积累苗木营养;如果月季没有叶片,就需要先针对光杆的原因进行治疗,再将月季苗养出新枝和新叶之后再考虑复壮;
(3)压弯处理:利用月季枝条的柔韧性,把整株的月季苗木向一侧或多侧压弯,从枝条中上部给力,缓缓下压,尽可能使枝条接近地面,但不压断枝条,保持枝条不受伤,利用月季易萌芽的特性,使月季从根部重新萌发新的枝条;长出来的笋芽将是月季新的整型枝条,压下去的老枝条是临时营养枝,会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输送到根部长出新芽;
(4)追肥:每周一次的有机液体肥,另外与磷酸二氢钾交替使用,给月季补充足够的养分,以快速增加苗木肥力;
(5)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水分管理等;
水分管理要采用“间干浇灌”的原则,因气候条件、日照情况、植株长势及土壤性质灵活机动;
防除杂草,需要“除早、除小”,最好采用人工除草,因为化学药剂极易损伤笋芽、病虫害防治采用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6)新芽处理:新芽长出5公分左右时,根据培植需求,保留足够多的壮芽,及时去除其他多余的芽;月季的笋芽长势是非常快的,在笋芽生长过程中,细的老枝很多都处于停滞生长状态;
(7)等新枝条木质化后,壮苗成型时,营养叶片足够供应营养时,去除被压弯的老的枝条,也可以继续保留营养枝至冬季修剪时一并去除。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9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