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65988.4 | 申请日: | 2022-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3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水本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2 | 分类号: | H01M8/04082;H01M8/04089;H01M8/047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洪秀川;刘国超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气体 喷射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改善喷射器的保养性、检查性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20),其具备腔室(41)、热交换器(42)、供给用歧管(45)、喷射器(51)及安装主体(47)。腔室(41)与燃料气体罐连通,热交换器(42)与腔室(41)连通。供给用歧管(45)与热交换器(42)连通且将燃料气体的流路分支为多个。多个喷射器(51)装拆自如地与供给用歧管(45)的分支出的流路连通。安装主体(47)与多个喷射器(51)连通且将从多个喷射器(51)喷射出的燃料气体向燃料电池堆引导。腔室(41)及热交换器(42)安装于安装主体(47)侧。
本申请基于在2021年2月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1-014224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气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例如已知有如下结构:在供给用歧管上连通多个喷射器的导入口,且将多个喷射器的导出口与燃料电池的安装主体连通(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12-156033号)。该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例如在供给用歧管上经由热交换器、腔室及燃料气体供给路等来连通燃料气体罐。
贮存在燃料气体罐中的燃料气体经由燃料气体供给路、腔室及热交换器等向喷射器供给。供给到喷射器的燃料气体被从喷射器喷射而向安装主体引导。引导到安装主体的燃料气体被向喷出器引导,例如在喷出器中混合燃料废气。
即,燃料废气从燃料电池的燃料气体出口向喷出器导入,在喷出器中因负压产生的吸引而混合于燃料气体。燃料气体与燃料废气的混合气体从喷出器向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堆)供给。
发明内容
这里,现有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中,例如在供给用歧管与安装主体之间夹设有多个喷射器,且在供给用歧管设置有热交换器、腔室。另外,例如安装主体与喷出器连接而安装于燃料电池堆的端板。
因此,例如在进行喷射器的维护(保养、检查)时,需要将供给用歧管、热交换器及腔室等多个(许多)部件从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取下。这样,喷射器的保养、检查花费大量的劳力和时间,从该观点出发留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的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良好地改善喷射器的保养性、检查性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具备:腔室,其与贮存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罐连通;热交换器,其与所述腔室连通且对所述燃料气体进行热交换;供给用歧管,其与所述热交换器连通且将所述燃料气体的流路分支为多个;喷射器,其装拆自如地与所述供给用歧管的分支出的流路连通;以及安装主体,其与所述喷射器连通且将从所述喷射器喷射出的所述燃料气体向燃料电池引导,其中,所述腔室及所述热交换器安装于所述安装主体侧。
根据上述(1)的方案的结构,将腔室及热交换器安装于安装主体侧。由此,在喷射器的燃料气体供给侧仅安装有供给用歧管。由此,在例如对喷射器进行保养、检查(即,维护)时,能够仅将供给用歧管从燃料气体喷射装置取下,从而容易将喷射器从安装主体取下。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改善喷射器的保养性、检查性。
(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燃料气体喷射装置还具备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供给用歧管之间来将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供给用歧管连通的中间接头。
根据上述(2)的方案的结构,通过中间接头将热交换器与供给用歧管连通。由此,例如能够使热交换器从供给用歧管分离而安装于安装主体侧。
这里,在例如将热交换器安装于供给用歧管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相对于供给用歧管的密封性,需要将热交换器与供给用歧管的形状对应而精度良好地形成。然而,热交换器通常通过冲压成形而由金属板成形。因此,难以将热交换器与供给用歧管的形状对应而精度良好地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59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