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3592.6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胡义平;张辉;王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河南中豫律师事务所 41181 | 代理人: | 王克鹏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动脉 脑血管 介入 套管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包括:鞘管,所述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鞘管座,所述鞘管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盖和连接件;外套管,贯穿所述鞘管,所述外套管与套管座连接在一起;内导管,包裹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导管与导管座相连通,所述内导管的内壁与导丝相接处;导丝,所述导丝包括保护套、核芯丝以及电磁块,所述核芯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导丝接头和弹性;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用于带动所述鞘管进入桡动脉血管。该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利用核芯丝接通电源和电磁块,使电磁块通电产生磁性,相邻电磁块在磁力作用下挤压加强丝,使导丝管径微微增大,增强导丝与内导管之间的连接性,提高了配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背景技术
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其穿刺路径有股动脉及桡动脉等,随着介人技术在全球的推广和普及,人们发现经股动脉穿刺路径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多,且术后需要24小时制动,患者常感到极大不便,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脑血管造影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
由于桡动脉较狭窄且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的路径曲折,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较细尺寸的超滑导丝,降低了导丝在通过血管时的阻力,且为了使造影剂顺利进入血管,导管内壁光滑可产生高通量,导致导管与导丝的配合效果较差,工作效率较低,而且超滑导丝大大减小了所需的推送力并具有很强的通过能力,但是高爽滑性对术者操作能力也要求更高,在介入过程中容易推动过快引起血管痉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市场空白,提供了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较细尺寸的超滑导丝,降低了导丝在通过血管时的阻力,且为了使造影剂顺利进入血管,导管内壁光滑可产生高通量,导致导管与导丝的配合效果较差,工作效率较低,而且超滑导丝大大减小了所需的推送力并具有很强的通过能力,但是高爽滑性对术者操作能力也要求更高,在介入过程中容易推动过快引起血管痉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介入套管组件,包括:
鞘管,所述鞘管的一端固定连接鞘管座,所述鞘管座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盖和连接件,所述压盖内部安装有铜管;
外套管,贯穿所述鞘管,所述外套管与套管座连接在一起,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弯形结构;
内导管,包裹在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导管与导管座相连通,所述内导管的内壁与导丝相接处;
导丝,所述导丝包括保护套、核芯丝以及电磁块,所述核芯丝的两端分别连接导丝接头和弹性头,所述电磁块等间距安装于所述核芯丝上,所述电磁块之间连接有加强丝,所述加强丝与所述保护套的内壁相抵;
扩张管,所述扩张管用于带动所述鞘管进入桡动脉血管。
进一步的,所述鞘管座和所述压盖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面连接有侧管,且所述侧管的另一端安装有三通,所述三通通过所述侧管和所述连接件连通所述鞘管。
进一步的,所述压盖为双层结构,所述压盖的内层和外层之间夹装有所述铜管,所述压盖的内层环绕形成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所述鞘管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管的长度大于所述鞘管的长度,所述扩张管的一端呈锥形结构,所述扩张管的另一端连接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宽度大于所述连通口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所述内导管和所述导丝由外向内依次嵌套,所述外套管的长度远大于所述鞘管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管穿出所述外套管的一端材质软于所述内导管连接所述导管座的一端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35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