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上用于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61038.4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2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叶素;董莉娜;阮德圣;岳精文;王晓晨;江涛;丁速;刘沛鑫;程世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40 | 分类号: | H04W4/40;H04W4/80;H04W4/02;H04W12/02;G06V20/59;H04N7/10;H04N7/15;H04N7/18;H04R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孙根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用于 保护 用户 隐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上用于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车内人员信息;S2、根据所述车内人员信息确定车辆设置、账户设置、显示终端设置、音频终端设置和隐私消除设置。系统主要包括:摄像头、显示终端,音频终端,娱乐系统,该娱乐系统用于对所述人脸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识别人脸特征值,根据摄像头坐标及该人脸特征值获取车内人员的数量、位置和身份信息,并用于控制显示终端的显示方式和音频终端的发声方式,且在视频会议时,用于对摄像头采集的人脸视频信号进行模糊处理。本发明能够很好的根据不同的车内人员情况调整各汽车系统的设置方式,能够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保护车内人员的个人隐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智能化领域,用于车辆的IMS系统,更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上用于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用户在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性时,也越来越重视用户隐私的保护,尤其是车内还有其他人的情况下,很多车内私人信息需要对进行保密。
我国专利号CN201610915109.7公开了一种用于启用和禁止隐私模式同步的系统,包括:车辆通信平台(VCP)和控制装置,VCP操作地设置在车辆中,控制装置选择隐私开启模式或隐私关闭模式。隐私开启模式使得VCP能够将移动通信装置的隐私设置同步至车辆通知设置,并且当装置的隐私设置开启且至少一个乘客存在于车辆中或用户指示VCP应将隐私设置同步至车辆通知设置时被触发。隐私关闭模式禁止VCP将隐私设置同步至车辆通知设置,并且当装置的隐私设置为关闭、或没有乘客存在于车辆中或用户指示VCP不应将隐私设置同步至车辆通知设置时被触发。
另外我国专利号CN201310726420.3还公开了一种车内消息的通知方法及终端,该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能够解决汽车模式下通过扬声器播放终端消息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车内乘坐人情况;根据所述车内乘坐人情况确定播放语音信息的方式,语音输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车内乘坐人情况确定播放语音信息的方式。该发明适用于移动终端,能够解决汽车模式下通过扬声器播放终端消息导致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有效的保证用户的隐私。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隐私,但是人性化稍显不足,不便于针对多种复杂情况,进行多样化的人性化设置,应用范围有限,不便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上用于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车内摄像头进行数据采集,娱乐系统通过判断用户身份、数量、位置自动判断是否切换为隐私模式,是否需要进行用户信息消除。本发明基于车内摄像头的识别,由车内摄像头识别用户身份、位置、数量控制整车扬声器和娱乐系统,进行对车上用户敏感信息进行保护,避免给用户造成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上用于保护用户隐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车内人员信息;
S2、根据所述车内人员信息确定车辆设置、账户设置、显示终端设置、音频终端设置和隐私消除设置。
作为优化,所述车内人员信息包括车内人员的数量、位置和身份信息。
作为优化,所述车内人员的数量、位置和身份信息通过设置在车内的摄像头获取车内人员人脸视频信号,通过车载娱乐系统对该人脸视频信号进行处理,识别人脸特征值并比对人脸注册库确认车内人员身份信息;通过摄像头的坐标和人脸特征值确认车内人员的数量和位置信息。
作为优化,所述显示终端设置包括仪表端显示设置和中控屏显示设置;所述音频终端设置包括蓝牙设置;所述隐私消除设置包括人脸模糊处理。
作为优化,当车内人员的身份信息为车主,且数量信息为一人,且位置信息为主驾驶,则车辆设置、账户设置、显示终端设置、音频终端设置均为车主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61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