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矿井的救援透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58852.0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5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吕程;赵地杰;陈向东;李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智云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E21F1/08;E21F5/00;E21F5/04;E21F5/20;E21B7/02;E21B7/04;E21B15/04;E21B3/02;E21B17/00;F04D29/7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李培 |
地址: | 2213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矿井 救援 透风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矿井安全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矿井的救援透风装置,包括支撑台面和钻孔机构,钻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限位柱、第二固定板、第一单轴电机、第一螺纹杆、移动板、第一钻杆、第二钻杆、钻头组件、安装组件和驱动组件,第一固定板固接于支撑台面顶部,第一固定板顶部一侧固接限位柱,限位柱一端固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接于支撑台面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单轴电机,第一单轴电机固接于支撑台面顶部,所述第一单轴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螺纹杆。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钻孔、进、抽风的适用于矿井的救援透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救援透风装置,具体是适用于矿井的救援透风装置,属于矿井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根据矿井生产能力不同,我国把矿井划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即井型,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实质上就是矿井生产能力和矿井储量的关系,而且直接关系到吨煤总费用,在圈定的井田范围内,矿井储量一定,井型越大,服务年限越短;井型越小,服务年限越长,当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为某数值时,可使吨煤的总费用最低,相近于这个数值范围,则是合理的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矿井水害发生时,常有人员紧急避难于上山或上山型工作面的顶部,水淹后,这些避难空间就形成了“气泡”,而目前一般的救援方法是打孔,但是钻孔打通后空气在水压的作用下外泄,导致避难空间二次受淹致人死亡,影响矿井灾害的救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驱动组件带动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转动,利用第一单轴电机和第一螺纹杆带动移动板移动,可以同时进行两处的打孔,节省能源,且打孔时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转动时较为稳定,便于打孔的进行。
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利用电动推杆等结构可以调节安装套壳和钻头本体的位置,便于利用安装套壳和钻头本体对第一钻杆或第二钻杆实现开启或闭合,便于利用第一钻杆、第二钻杆和透风结构对矿井避难空间进行通风透气,避免被困人员氧气不够而死亡,同时通过透风结构可以对避难空间进行进风和抽风,便于保持避难空间的气压,防止避难空间二次受淹致人死亡,便于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援。
进一步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利用液压升降缸和抬升板等结构可以将移动轮组抬离地面,利用双轴电机和第二螺纹杆等结构可以根据路面的宽度调节两侧的移动轮组之间的距离,便于装置在不同宽度的路面上移动,便于装置的使用。
适用于矿井的救援透风装置,包括支撑台面和钻孔机构,所述钻孔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限位柱、第二固定板、第一单轴电机、第一螺纹杆、移动板、第一钻杆、第二钻杆、钻头组件、安装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固接于支撑台面顶部,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一侧固接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一端固接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固接于支撑台面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单轴电机,所述第一单轴电机固接于支撑台面顶部,所述第一单轴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支撑台面顶部,所述移动板与限位柱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钻杆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钻杆一侧设置有第二钻杆,且所述第二钻杆表面与第一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一端均设置有钻头组件,所述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表面均设置有安装组件,且两个所述安装组件均固接于移动板顶部,所述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一端均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且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移动板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固接有若干个限位柱,所述移动板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口,所述限位柱一端贯穿限位口并固接于第二固定板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板开设有转动口,所述移动板开设有螺纹口,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贯穿转动口和螺纹口并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板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开设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一钻杆一端贯穿第一安装口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钻杆一端贯穿第二安装口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另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智云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智云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8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