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icro OLED微显示屏厌水性化学材料均质混合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058756.6 申请日: 2022-01-17
公开(公告)号: CN114272778A 公开(公告)日: 2022-04-05
发明(设计)人: 黄锦星;谢明勋 申请(专利权)人: 福建雄驰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F23/232 分类号: B01F23/232;H01L27/32
代理公司: 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 11881 代理人: 马聪
地址: 362100 福建省泉***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micro oled 显示屏 水性 化学材料 混合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Micro OLED微显示屏厌水性化学材料均质混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水分子通过微纳米气泡产生器分解出气泡与氢气氧气分子汽水共融,再通过氢气过滤器产生高活性抗氧化的氢气分子H2,然后氢气分子H2与Micro OLED材料进行高速均匀混合,使得氢气分子在microOLED微显示屏材料上均匀混合,实现micro OLED微显示屏厌水性化学材料的均质性,进而使得micro OLED微显示屏厌水性化学材料与胶水进行均匀涂布,实现micro OLED微显示屏的更加轻薄短小。本发明使用微纳米气泡产生器(装置)加气体吸收过滤器,在厌水性化学材料物理或化学加工的过程体现均匀质量的纳米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Micro OLED微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icro OLED微显示屏疏(厌)水性化学材料均质混合方法。

背景技术

Micro OLED微显示屏例如micro OLED(0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LED(Light-Emitting Diode)微发光二极管都是执行开关正负极,与多层材料结合,所有电子与光电都是非常需要无水(水气会造成短路),厌水干燥的环境下完成元器件上游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除了干燥的空间环境,需要考虑三个过程要素:①均匀质量充分混合;②许多物质是纳米等级均匀粉末打成固态块状或流体胶状态;③经过化学或物理方式实现进入半导体上游芯片加工。

无论是电子化学材料或金属纯物资或化合物,其中组成的原子分子始终面临的问题就是很难一致性均质化使得导电、导热、导磁光音等物理与化学特性完美呈现出来。

Micro OLED是目前显示行业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显示技术之一。Micro OLED的显示色域极高,它可以显示十分细腻的画面,而且它的性质十分稳定,电阻也更低的无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它比有机的OLED具有更长的寿命,虽然从性能上看,似乎这是一个完美到极致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产品非常少,比如三星的The Wall系列,还有索尼的Crystal LED系列,这些都是定制化的产品,价格非常昂贵,距离真正的消费还非常远。那么,这种昂贵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技术还不太成熟,也正是由于MicroLED,它的巨量转移技术,还没有达到量产水平,这就给技术门槛较低的Mini LED以快速发展的空间。

Micro LED和Mini LED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但Mini LED的点间距要大于MicroLED,它的灯珠基本是在1/10毫米量级,也就是100微米级别,那么它就有一些列的优势。Mini LED既可以作为自发光的一种显示,它也可以作为LCD的背光,最知名的产品莫过于苹果去年推出的Pro Display XDR,除此之外,很多厂商也推出了相关产品。

前面了解到了Micro LED和Mini LED,都是源自于LED的显示技术,属于无机显示,那么Micro OLED,源自于OLED的显示技术,属于有机显示,它的核心发光材料是有机物。我们传统的OLED是通过低温多晶硅为材料进行驱动,Micro OLED是以单晶硅基片为材料进行驱动的,所以Micro OLED比OLED的像素尺寸要小很多,它可以做成极高的PPI,也就是分辨率可以做的极其大,而且响应速度也是非常快,可以小于1微秒,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缓解人眼的视觉疲劳。所以Micro OLED微显示技术非常适用于头盔显示器、立体显示镜,以及眼镜式显示器等等。但由于目前Micro OLED的价格仍旧比较高,所以主要用在高端产品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安全防爆、环保、节能的Micro OLED微显示屏疏(厌)水性化学材料均质混合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Micro OLED微显示屏疏(厌)水性化学材料均质混合方法,使用微纳米气泡产生器(装置)加气体吸收过滤器,在厌水性化学材料物理或化学加工的过程体现均匀质量的纳米效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雄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雄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87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