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5581.3 | 申请日: | 202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96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田辉;黄文;郭龙龙;刘交龙;矫健;尚贞东;覃业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3/02;E03F3/04;E03F5/10;E03F7/02;E03F5/04;E03F5/14;E03F5/22;C02F1/00;C02F1/30;C02F1/32;C02F10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雨水 收集 净化 处理 系统 | ||
1.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雨水初期弃流井(1)、雨水截污井(2)、蓄水沉淀池(3)、雨水净化组件(4)、进水管(5)、配水管(6)、弃流溢流管(7)和污水缓冲井(8);雨水初期弃流井(1)包括弃流井体(11),弃流井体(11)内通过T形的隔墙(12)分隔成雨水导流室(13)、弃流控制室(14)和弃流溢流室(15);雨水导流室(13)与弃流溢流室(15)之间通过隔墙(12)上的溢流口连通,雨水导流室(13)与弃流控制室(14)之间通过隔墙(12)上的弃流口(16)连通,弃流控制室(14)内设有弃流管(17),弃流管(17)的一端延伸至弃流溢流室(15)内,使弃流控制室(14)与弃流溢流室(15)通过弃流管(17)连通;进水管(5)与雨水导流室(13)连通,配水管(6)的一端与雨水导流室(13)连通,配水管(6)的另一端与雨水截污井(2)的进水口连通;弃流溢流管(7)的一端与弃流溢流室(15)连通,弃流溢流管(7)的另一端与污水缓冲井(8)连通;雨水截污井(2)的排污口通过水管与污水缓冲井(8)连通,雨水截污井(2)的出水口通过蓄水沉淀池(3)连接至雨水净化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溢流口高于配水管(6)设置,弃流口(16)和弃流溢流管(7)均低于配水管(6)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弃流控制室(14)内设有浮球组件(18),浮球组件(18)包括浮球室(181)、浮球(182)和活塞(183);浮球室(181)的一侧形成有与弃流口(16)连通的第一开口,浮球室(181)的另一侧形成有与弃流管(17)连通的第二开口;浮球(182)和活塞(183)可浮动式设置在浮球室(181)内,且浮球(182)设置在活塞(183)上;活塞(183)内形成有导流孔(184),且导流孔(184)的一端能与弃流口(16)连通,导流孔(184)的另一端能与弃流管(17)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弃流管(17)的管径与导流孔(184)的孔径一致,弃流管(17)的管径小于弃流口(16)的口径,弃流管(17)的管径小于配水管(6)的管径;
所述的配水管(6)位于雨水导流室(13)内的一端设有滤网(19),弃流口(16)位于雨水导流室(13)内的一端设有滤网(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雨水截污井(2)包括截污井体(21),截污井体(21)的上部设有与配水管(6)连通的截污进水管(211),截污井体(21)内设有过滤分水组件,截污进水管(211)的出水端位于过滤分水组件的正上方;截污井体(21)的下部设有第一排污管(213),第一排污管(213)的一端与过滤分水组件排污口连通,第一排污管(213)的另一端连接至污水缓冲井(8);截污井体(21)的底部设有截污出水管(212),截污出水管(212)位于过滤分水组件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55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