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煅烧红土改性古建筑用红灰浆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51799.1 | 申请日: | 2022-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3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菊琳;陈寅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C04B14/04;C04B14/06;C04B14/10;C04B14/20;C04B14/30;C04B111/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煅烧 红土 改性 古建筑 灰浆 料及 制备 方法 | ||
一种煅烧红土改性古建筑用红灰浆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与文物保护材料技术领域。所述的浆料包括红灰净浆和红灰砂浆两种;所述的红灰净浆原材料包括胶结材料及水,胶结材料为生石灰与煅烧红土的混合物;红灰砂浆原材料包括胶结材料、骨料及水,胶结材料为生石灰与煅烧红土混合物,骨料为ISO标准砂。用煅烧红土代替红土制备红灰净浆,可有效改善样品的收缩性、致密性及力学性能。在生石灰中加入煅烧红土替代红土,并添加骨料制得的红灰砂浆具备理想的力学性能、防水性及耐冻融性,使得砂浆在古建筑修缮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煅烧红土改性古建筑红灰的最佳配比及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与文物保护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红灰由纯白灰与红土混合而成,凝固后呈红色。传统建筑营造中,红灰被广泛用于黄色琉璃瓦的夹垄灰及红墙的红灰等,主要起加固、防水的作用。古建筑处于露天环境中,容易受到由雨水入侵等造成的伤害。当红灰用作屋顶夹垄灰或墙面抹灰时,其质量好坏影响到屋顶是否漏雨、墙体是否渗水。
红灰的主要成分为气硬性石灰、红土,硬化慢、碳化过程久、干燥收缩性大、力学性能不佳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此外,有研究用石灰处治红土时发现石灰与红土会发生互损作用,在气候的作用下造成物理、力学性能劣化,不利于长期性能。红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白云母等硅酸盐矿物,含有少量的无定形硅、铝氧化物,可与石灰缓慢发生火山灰反应,该过程较为漫长,且主要成分高岭土不具备火山灰活性,因此红灰中仍是以碳化反应作为主要的强度来源。当红灰用作夹垄灰时,在琉璃瓦的阻挡下,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CO2进行碳化,这可能会限制其力学性能的发展,不利于耐久性的提升。
红土中的高岭石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后可形成富含大量无定形硅、铝氧化物的偏高岭石。偏高岭石具有高火山灰活性,与石灰反应可生成铝酸盐、硅酸盐等火山灰产物,可有效改善灰浆性能。
本发明将煅烧后的红土加入生石灰中,使试样内部发生火山灰反应以提升试样的性能,同时在所选煅烧温度范围内保留红土内原有的白云母等矿物。目前,未见采用煅烧红土对红灰净浆及红灰砂浆改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原材料红土改性,从而改善红灰作为古建筑修缮材料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煅烧红土改性古建筑用红灰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浆料包括红灰净浆和红灰砂浆两种;所述的红灰净浆原材料包括胶结材料及水,胶结材料为生石灰与煅烧红土的混合物;红灰砂浆原材料包括胶结材料、骨料及水,胶结材料为生石灰与煅烧红土混合物,骨料为ISO标准砂。
两种浆料中,煅烧红土为对红土煅烧,煅烧温度为500-900℃,进一步优选800℃;煅烧红土在胶结材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10~60%,进一步优选45%。
进一步优选红灰净浆料水胶比为1.0~1.5,进一步优选1.07。
进一步优选红灰砂浆中胶结材料与骨料质量比优选1:1-1:4,进一步优选1:3;水胶比优选为1.0~1.5,进一步优选1.17。
两种浆料中采用的生石灰氧化钙含量不低于98%;红土主要成分包括:高岭土、赤铁矿、白云母、石英及浊沸石。
一种煅烧红土改性古建筑用红灰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煅烧红土,将红土置于管式炉内,在空气气氛中于600℃-900℃下煅烧2h,得到煅烧红土;如600℃煅烧红土(CR600)及800℃煅烧红土(CR800);
(2)制备红灰浆料,按照胶结材料质量百分比分别称取生石灰及煅烧红土混合均匀,并按照水胶比向其中加入水,启动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优选慢搅(140转/分)一分钟,快搅(285转/分)半分钟,循环三次,得到搅拌均匀的红灰净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17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