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幅传送式冷藏船卸货系统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0295.8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26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邦;孙玉清;刘志杰;王生海;韩广冬;孙禹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B65G69/20;B63B25/26;B63B2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姜玉蓉;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送 冷藏 卸货 系统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幅传送式冷藏船卸货系统包括:耙吸模块、变向传送托盘、变幅传送模块、自卸式集货箱、行走模块、正压驾驶室、机器视觉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以及储存器。本发明的卸货系统在实现人工控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基于机器视觉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提供了人工操作与自主作业两种工作模式,并且两种工作模式可随时切换,一定程度实现了冷藏船卸货作业的高可靠性自动化。本发明所涉及的卸货系统及其作业工艺对实现冷藏船卸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化的中长期目标具有促进作用,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有害病毒由物向人传播的几率,现实意义较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变幅传送式冷藏船卸货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冷藏船作为冷链运输过程中关键的前端载体,是一种专门使海产品、肉类等易腐败食品处于冻结状态而进行转运的运输船舶,承载能力可达数千吨,其卸货方式直接决定了整个冷链运输过程的效率与病毒防控水平。然而,由于冷藏船货舱结构复杂(空间大、舱口小)、舱内温度较低(-20℃)、储运货物无序(种类多、规格杂、摆放乱)等特点,当前针对冷藏船的卸货作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人工卸货方式作业效率低、人力成本大,并且容易增大有害病毒由物向人的传播几率,导致冷藏船卸货作业过程病毒防控出现严重漏洞。对此,本发明针对冷藏船卸货过程提出一套变幅传送式卸货系统及其作业工艺,在充分实现操作少人化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卸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有害病毒由物向人传播的几率。本发明所涉及的卸货系统及其作业工艺对实现冷藏船卸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安全化的中长期目标具有促进作用,现实意义较大。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冷藏船卸货作业存在作业效率低、人力成本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幅传送式冷藏船卸货系统及工作方法。本发明主要在尽量不改变传统冷藏船卸货作业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少人化甚至无人化作业,提高卸货作业效率,尽量降低有害病毒在冷链上的传播几率,并从长远的角度实现冷藏船卸货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本发明包含一种变幅传送式冷藏船卸货系统,包括:
耙吸模块、变向传送托盘、变幅传送模块、自卸式集货箱、行走模块、正压驾驶室、机器视觉系统、中央控制系统以及储存器;
所述变幅传送模块通过铰接联结于机架上,并通过调节电缸伸长量实现变幅传送模块的仰角大小变化,即变幅传送模块远端的高度调节;所述变向传送托盘通过铰接与所述变幅传送模块远端相连,通过所述变幅传送模块下方设置的一对电缸实现相对于所述变幅传送模块的仰角调节;
所述耙吸模块通过传送带下方的丝杠螺母机构与导轨安装在所述变向传送托盘上,工作时通过丝杠正反转实现其在所述变向传送托盘上前后滑动完成耙吸货物作业。
本发明还包含一种变幅传送式冷藏船卸货工作方法,可实现人工操作或自主作业两种工作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拔口卸货作业;通过控制液压开关打开冷藏船首层舱门对舱门正下方货物进行卸货作业;
步骤S2:卸货系统进入待卸区;通过吊机将卸货系统下放至舱口下方已清空区域,之后行走模块驱动卸货系统运行至舱内货物待卸区;;
步骤S3:卸货系统舱内卸货作业;卸货系统靠近待卸货垛,变向传送托盘远端靠近并紧贴待卸载货物,传送托盘丝杠正转驱动耙吸模块靠近并吸取货物包装,耙子收缩实现货物夹紧;丝杠反转,驱动耙吸模块拖动货物至变向传送托盘上;货物由变向托盘传送带转送至变幅传送模块,并随传送带运行直接滑落至自卸式集货箱。
步骤S4:卸货箱卸货至出舱转运吊篮;
步骤S5:转运吊篮出舱卸货;
步骤S6:对货物进行舱外消杀作业;
步骤S7:重复步骤S1-S6逐步完成卸货任务。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02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