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50294.3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龙;高字弘;吴锦坤;叶利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16 | 分类号: | H04L43/16;H04L4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设备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数据通讯测试技术领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测试成本高昂和测试效率低的问题。该方法中,获取真实组网场景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真实组网场景中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确定被测网络设备;构建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除所述被测网络设备以外的其他网络设备的镜像,以执行对应的网络设备的网络业务;根据所述描述信息和各个其他网络设备的镜像构建所述真实组网场景的模拟组网场景;在所述模拟组网场景中根据预存的测试用例集检测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得到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在所述模拟组网场景中的应用结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通讯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数据中心通常会有数千台网络设备同时运行,进行网络设备测试时,很难搭建组网场景。其次,现有的设备虚拟化技术例如远程直接数据存取(Remote Direct MemoryAccess,RDMA)以及虚拟化集群流量等技术较为复杂,实施难度大。并且运用商用测试仪进行检测成本非常高。
以网络设备为交换机为例,进行白盒交换机生态测试时,由于需要的物理设备众多,很难实际搭建一个真实组网场景进行测试。参见图1为现有技术中进行交换机测试的实验室网络示意图。在实验室网络100中,包括云计算开放网络操作系统(Software forNetworking in the Cloud,SONiC)测试床101、扇出交换机102和被测交换机103。首先在服务器中部署SONiC测试床101,然后通过扇出交换机102广播数据从而对被测交换机103进行测试。其中扇出交换机和被测交换机均为物理设备。
由于真实组网场景中,通常会存在数千台网络设备同时运行,为了检测被测网络设备是否能够应用于真实组网场景中,通常需要重新搭建真实组网场景,然后在这个场景下对网络设备进行测试,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测试需要大量物理设备,成本高昂的问题,以及由于物理设备部署复杂,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运用大量物理设备,导致的成本高昂的问题,以及由于物理设备部署复杂,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的检测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包括:获取真实组网场景的描述信息,所述描述信息包括所述真实组网场景中的至少两个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从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确定被测网络设备;构建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除所述被测网络设备以外的其他网络设备的镜像,以执行对应的网络设备的网络业务;根据所述描述信息和各个其他网络设备的镜像构建所述真实组网场景的模拟组网场景;在所述模拟组网场景中根据预存的测试用例集检测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得到所述被测网络设备在所述模拟组网场景中的应用结果。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对网络设备进行虚拟化,也就是通过构建网络设备的镜像,运用镜像搭建模拟组网场景的方式,完成对被测网络设备的检测,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运用大量物理设备搭建组网场景导致的成本高昂的问题,以及由于物理设备部署复杂,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构建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除所述被测网络设备以外的其他网络设备的镜像,具体包括:获取所述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中除所述被测网络设备以外的各个其他网络设备的网络业务程序集;基于各个其他网络设备的网络业务程序集构建所述其他网络设备的镜像。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除所述被测网络设备以外的其他网络设备的网络业务程序集,构建除所述被测网络设备以外的其他网络设备的镜像,可以大大减少检测时运用的物理设备的数量,降低成本,提高检测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02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