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50281.6 | 申请日: | 2022-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0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平恩顺;王林;王玉忠;田胜敏;于美美;刘泽宇;白石;邵俊龙;刘正德;杨秋梅;刘松;刘云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3/1295 | 分类号: | E21B33/1295;E21B33/12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恒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6 | 代理人: | 郭文浩;尹文会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套管 井口 装置 | ||
1.一种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丢手接头(100)和自封堵塞器(200);
所述丢手接头(100)包括上接头(110)、球座内滑套(120)、剪切销钉(130)和锁球(140);
所述球座内滑套(120)插装于所述上接头(110),所述剪切销钉(130)穿过所述上接头(110)的侧壁后插入所述球座内滑套(120);
所述上接头(110)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锁球(140)安装于所述通孔,所述自封堵塞器(200)的顶端设置有凹槽,所述锁球(140)配置为抵接于所述球座内滑套(120)的外侧,并嵌入所述自封堵塞器(200)顶端的凹槽以锁固所述上接头(110)和所述自封堵塞器(200);
所述自封堵塞器(200)包括活塞组件(210)和套装于所述活塞组件(210)下侧的封闭组件(220),所述封闭组件(220)包括胶筒(222)和卡瓦(221);
在井筒内压力作用下,所述球座内滑套(120)下移并剪断所述剪切销钉(130),所述球座内滑套(120)下移后不再与所述锁球(140)抵接,所述自封堵塞器(200)在重力作用下与所述锁球(140)脱离;
所述自封堵塞器(200)与所述锁球(140)脱离后下落,同时在井筒内压力的驱动下,所述活塞组件(210)上移,以驱动所述胶筒(222)膨胀并与井筒内壁实现密封,同时驱动所述卡瓦(221)膨胀并锚定在井筒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10)的侧壁开设有旁通孔(111),所述旁通孔(111)高于所述球座内滑套(120);
所述旁通孔(111)孔径的大小可以控制井筒内高压流体进入所述上接头(110)的速度,使上接头(110)内的压力逐渐升高至推动所述球座内滑套(120)并剪断所述剪切销钉(130)的时间;
所述旁通孔(111)的直径大小和所述剪切销钉(130)被剪断所需的压力值共同控制丢手的作用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210)包括活塞(211)和活塞杆(212);
所述活塞杆(212)的上部插装于所述活塞(211);
所述活塞杆(212)为空心管,所述活塞杆(212)的侧壁设置有活塞连通孔(b),所述活塞连通孔(b)设置于所述活塞(211)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210)还包括空心导锥(213),所述空心导锥(213)设置于所述活塞杆(212)的下端;
所述空心导锥(213)内设置有节流阀(a),所述节流阀(a)的外径和所述空心导锥(213)之间环空的大小可以控制井筒内的高压流体进入所述自封堵塞器(200)内部的流量,以控制所述活塞组件(210)向上移动的时间,从而达到延时作用,保证所述自封堵塞器(200)顺利落入井筒并在井口以下位置坐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阀(a)的阀芯使用陶瓷材料;
坐封后随着井筒内的流体持续憋压,井筒内的流体压力升高,井筒内的流体持续憋压的压力将所述节流阀(a)的阀芯被压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封堵塞器(200)还包括破裂盘(260);
所述破裂盘(260)设置于所述活塞(211)上方,用于将所述活塞(211)的上方空间封堵,防止井筒内的高压流体阻碍所述活塞(211)向上运动;
所述破裂盘(260)破碎时所需的压力大于井筒内的流体持续憋压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自动暂闭套管换井口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座内滑套(120)的外壁开设有锁球释放凹槽(121),所述球座内滑套(120)下移后,所述锁球释放凹槽(121)的位置与所述锁球(140)的位置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502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