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泡茶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8667.3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8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邢江浩;曾文彬;吴志军;李琳玉;吴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31/44 | 分类号: | A47J31/44;A47J31/54;A47J31/56 |
代理公司: | 湖南乔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2 | 代理人: | 陈莲瑛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泡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储水装置、控温控湿装置、储茶室、出杯装置、分茶装置、传送装置和控制器,储水装置可将内部盛装的水加热并将加热的水通过出水口送出,储茶室用于储存茶叶,控温控湿装置可调节储茶室中的温度和湿度,分茶装置的上端衔接储茶室、下端可定量的出茶叶,出杯装置中用于放置多个堆叠的杯子,并可将杯子逐个放置在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接收从出杯装置下来的杯子,并将杯子依次运输至分茶装置的下方接收分茶装置出的茶叶和出水口的下方接收储水装置中的出水。本发明可精准的自动出茶叶、出设定温度的水进行自动泡茶,可自动泡多杯茶,泡茶效率高,同时可将茶叶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泡茶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泡茶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为来客泡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茶叶种类众多,不同茶叶对保存时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有区别,保存条件不符合要求的话茶叶容易质变影响口感,甚至发霉。另外,现有泡茶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泡茶,凭借经验和个人习惯添加茶叶和开水,这会导致泡出的茶的口感经常不理想。当来客较多时,招待人员用在泡茶上的时间较长,影响招待人员的服务周到性,且泡茶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泡茶机,可精准地出茶叶、出设定温度的水进行自动泡茶,茶水口感精准、均匀,避免了传统人工泡的多杯茶不均匀、口感难以控制,可同时自动泡多杯茶,泡茶效率高;可将茶叶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保证茶叶的口感,可根据不同人的口味挑选茶的浓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的储水装置、控温控湿装置、储茶室、出杯装置、分茶装置、传送装置和控制器,储水装置可将内部盛装的水加热并可将水通过出水口送出,储茶室用于储存茶叶,控温控湿装置可调节储茶室中的温度和湿度,分茶装置的上端衔接储茶室、下端可定量的出茶叶,出杯装置中用于放置多个堆叠的杯子,并可将杯子逐个放置在传送装置上,传送装置接收从出杯装置下来的杯子,并将杯子依次运输至分茶装置的下方接收分茶装置出的茶叶和出水口的下方接收储水装置中的出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泡茶机还包括用于感应传送装置上杯子位置的红外线距离传感器,红外线距离传感器和控制器电连接。
储水装置包括储水箱、注水口、加热装置和至少一个出水口,储水箱用于盛装水,注水口的一端连通储水箱、另一端可连接外部水源,用于给储水箱加水,出水口的一端连通储水箱、另一端可衔接外部接水装置,加热装置位于储水箱的底板的下方,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基材、导体、导流水管,加热基材的材质为不锈钢,加热基材的一侧设有导体、另一侧为导流水管,导体、加热基材和导流水管依次接触,导体通电后发热,并将热量通过加热基材传递至导流水管,导流水管的一端连通储水箱、另一端连通出水口。
控温控湿装置包括用于对储茶室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的半导体制冷器。
半导体制冷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冷风扇、散热器、感温探头和湿度探头,冷风扇、半导体制冷片和散热器依次连接,冷风扇通过安装架连接半导体制冷片,感温探头和湿度探头安装在冷风扇的安装架上,冷风扇较散热器更靠近储茶室。
出杯装置包括储杯室、至少一组弹性固定卡扣、至少一组拨片装置和至少一个纵向滑道,弹性固定卡扣、拨片装置均安装在储杯室内,每组弹性固定卡扣可卡住一组堆叠的杯子中的最底部一个,拨片装置可推动最底部的一个杯子,使其挣脱弹性卡扣,杯子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并沿着纵向滑道下落至传送装置上,弹性固定卡扣在弹力的作用下迅速回弹,卡住倒数第二个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86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