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釜反应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47858.8 | 申请日: | 2022-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7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路杨;甘俊;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杨 |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H02J7/00;H02J7/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余热 循环 再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反应釜反应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包括釜体和釜套,还包括搅拌机构、冷却机构和余热回收装置。该反应釜反应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通过设置搅拌机构,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轨迹槽转动,第一轨迹槽的转动带动第二滑柱沿着第二轨迹槽的内壁滑动,第二滑柱的滑动带动活动套上的滑板在固定套的滑槽内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活动套在转轴的外表面上下移动,活动套的上下移动带动第二搅拌桨上下移动,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搅拌桨转动,第一搅拌桨的转动对反应液进行搅拌,第二搅拌桨的上下移动带动反应液进行快速流动,便于反应液进行充分的接触,达到搅拌均匀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反应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现有的反应釜一般都配置有搅拌装置,但目前的搅拌装置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进行升降,因此造成搅拌不充分,进而影响反应效果,同时由于生产工艺的需求,需要控制反应釜内的温度,而反应釜的降温一般采用的均为冷却水降温,从而造成反应釜余热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反应釜反应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反应釜反应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包括釜体和釜套,还包括搅拌机构、冷却机构和余热回收装置,所述釜套设置在所述釜体的外表面;
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所述釜体的上表面并对所述釜体内的反应液进行充分的搅拌;
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釜套的内壁并对所述釜体经过反应产生的高温进行降温;
所述余热回收装置设置在所述釜套的内壁并对通过所述冷却机构与所述釜体间产生的温度差将余热转换为电能进行存储。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釜套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的外表面与所述内螺纹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釜套与釜体套接后,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间的螺纹连接将釜套与釜体进行固定,同时便于安装拆卸釜套,从而对釜体进行清理。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釜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并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釜体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固定支撑电机,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轴承与固定块的内壁固定,增加了转轴转动的平稳性。
优选地,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釜体内部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一轨迹槽的内壁滑动卡接有第一滑柱,所述第一滑柱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壁与所述转轴的外表面通过所述第一滑柱滑动卡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轨迹槽转动,第一轨迹槽的转动带动第一滑柱沿着第一轨迹槽的内壁滑动,第一滑柱的滑动带动活动套在转轴的外表面滑动。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卡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杨,未经路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78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