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浇带临时回顶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7181.8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吕正良;姚贤良;喻龙寅;郭向明;倪国洪;厉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5/04 | 分类号: | E04G25/04;E04G11/50;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朱盈盈 |
地址: | 31001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浇带 临时 施工工艺 | ||
1.一种后浇带临时回顶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模型设计和深化:根据后浇带端部悬挑段的受力情况,利用计算软件,计算出相应回顶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并利用CAD、BIM进行深化设计,绘制施工图;
2)制作支撑支架:根据模型尺寸制作支撑工字钢(1)、可调节立柱支撑件和可调节抱箍式连接件;
3)原支撑架部分杆件拆除:将原先布置于后浇带下方的支撑架底部两档横杆拆除,满足型钢支撑架安装空间的需要;
4)安装支撑工字钢(1)和千斤顶(4):将支撑工字钢(1)安装在相应位置最顶层盘口支撑架横杆上,并做临时固定,将千斤顶(4)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支撑工字钢(1)的正下方;
5)安装可调节立柱支撑件:将多根可调节立柱支撑件垂直安装在支撑工字钢(1)和千斤顶(4)之间,调节好可调节立柱支撑件的高度,并做临时固定;
6)对撑安装固定:根据可调节立柱支撑件之间的距离,调节可调节抱箍式连接件,并将其抱箍式固定在可调节立柱支撑件上作为水平对撑,并做固定;
7)原支撑架拆除:将原支撑架拆除,完全由型钢支撑代替原盘扣支架承受后浇带端部的荷载;
8)千斤顶(4)复顶升:将千斤顶(4)进行再次顶升,使后浇带梁端的高程与原先一致,紧固千斤顶(4);
步骤2)中的可调节立柱支撑件包括第一圆管(2)和第二圆管(3),第一圆管(2)与第二圆管(3)套接,第一圆管(2)和第二圆管(3)上都开设有通孔;
步骤2)中的可调节抱箍式连接件包括第一可调节槽钢(5)、第二可调节槽钢(6)和连接槽钢(7),第一可调节槽钢(5)上开设有第一空槽(51),第二可调节槽钢(6)上开设有第二空槽(61),第二可调节槽钢(6)水平垂直连接在第一可调节槽钢(5)的两端,第二可调节槽钢(6)能在第一可调节槽钢(5)上沿第一空槽(51)来回移动调节,第二可调节槽钢(6)与第二可调节槽钢(6)之间构成用于固定可调节立柱支撑件的槽,第二可调节槽钢(6)之间通过连接槽钢(7)实现连接,连接槽钢(7)能在第二可调节槽钢(6)上沿第二空槽(61)来回移动调节,第一可调节槽钢(5)、第二可调节槽钢(6)和连接槽钢(7)连接构成抱箍式结构;
步骤5)的具体操作过程为:将每根可调节立柱支撑件的第二圆管(3)下端与千斤顶(4)固定连接,调节第一圆管(2)和第二圆管(3)套接的长度,然后采用钢筋穿过通孔进行固定连接,再将第一圆管(2)的上端与支撑工字钢(1)固定连接,最后抬升千斤顶(4),将型钢支撑架主体构件顶牢;
第二可调节槽钢(6)与第一可调节槽钢(5)连接的端部固定有封头钢板(9),螺栓(8)依次穿过第一空槽(51)和封头钢板(9)将第二可调节槽钢(6)活动连接在第一可调节槽钢(5)上;连接槽钢(7)的两端固定有封头钢板(9),螺栓(8)依次穿过第二可调节槽钢(6)与封头钢板(9)将连接槽钢(7)活动连接在第二可调节槽钢(6)上;
步骤6)的具体操作过程为:根据可调节立柱支撑件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二可调节槽钢(6)在第一可调节槽钢(5)上的连接点,将每根可调节立柱支撑件限定在其两侧的第二可调节槽钢(6)之间,第一可调节槽钢(5)和第二可调节槽钢(6)紧贴可调节立柱支撑件进行抱箍,然后采用螺母对其进行固定,调节连接槽钢(7)在第二可调节槽钢(6)上的连接点,使连接槽钢(7)与可调节立柱支撑件紧贴,并采用螺母进行固定;
第一圆管(2)的上端固定有钢板(10),支撑工字钢(1)下端固定有钢板(10),螺栓(8)依次穿过第一圆管(2)上的钢板(10)和支撑工字钢(1)上的钢板(10)实现支撑工字钢(1)与第一圆管(2)的连接,并采用螺母进行固定;
第一空槽(51)和第二空槽(61)的宽度为18-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71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冲气动夹爪
- 下一篇:基于双层MPC的智能驾驶汽车轨迹规划与跟踪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