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混凝土细骨料砂浆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6923.5 | 申请日: | 202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0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梅东林;秦国新;焦淼;戴学五;戴伟;刘为松;吴雅纯;孙雨琳;李周龙;陈雨阳;许月好;朱必超;陈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16;C04B18/14;C04B18/08;C04B1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汪立雪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混凝土 骨料 砂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型混凝土细骨料砂浆及其制备方法,细骨料砂浆,包括胶凝材料、细骨料、拌合水,三者重量比为1:6‑7:1.4‑1.8;其中,胶凝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岭土组合物,且高岭土于胶凝材料占比至少15vt%,细骨料采用河沙和再生精细骨料组合物,细骨料细度模数为2.0‑3.5,且再生精细骨料于细骨料占比至少30vt%,本发明针对性优化配方并进行合理配制,制得的砂浆和易性好,组分分散均匀,硬化后结合力强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综合质量和效能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生产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复合型混凝土细骨料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砂浆是建筑上砌砖使用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胶结材料(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加水和成,也叫灰浆,也作砂浆。
根据组成材料,普通砂浆还可分为:①石灰砂浆。由石灰膏、砂和水按一定配比制成,一般用于强度要求不高、不受潮湿的砌体和抹灰层;②水泥砂浆。由水泥、砂和水按一定配比制成,一般用于潮湿环境或水中的砌体、墙面或地面等;③混合砂浆。在水泥或石灰砂浆中掺加适当掺合料如粉煤灰、硅藻土等制成,以节约水泥或石灰用量,并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常用的混合砂浆有水泥石灰砂浆、水泥粘土砂浆和石灰粘土砂浆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开采天然砂生产湿拌砂浆,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导致天然砂资源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由于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周边废弃混凝土、砂浆、石、砖、瓦等建筑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除了填埋以外,还可以将其破碎、筛分后,制成建筑用粗细骨料进行重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解决建筑用砂石资源短缺的危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混凝土细骨料砂浆及其制备方法,针对性优化配方并进行合理配制,制得的砂浆和易性好,组分分散均匀,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综合质量和效能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型混凝土细骨料砂浆,包括胶凝材料、细骨料、拌合水,三者重量比为1:6-7:1.4-1.8;其中,胶凝材料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高岭土组合物,且高岭土于胶凝材料占比至少15vt%,细骨料采用河沙和再生精细骨料组合物,细骨料细度模数为2.0-3.5,且再生精细骨料于细骨料占比至少30vt%。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外加剂,外加剂包括引气剂、减水剂、保坍剂、缓凝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物,外加剂取用占比为砂浆总质量的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再生精细骨料包括以下原料组分:废弃建筑混凝土砖石、矿渣纤维、粉煤灰-硅灰复合物,再生精细骨料含泥量小于0.5%,1h吸水率小于1.1%。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矿渣纤维由高炉炼铁矿渣采取喷吹法制备,采用的高炉炼铁矿渣中SiO2含量不低于40%,Al2O3含量不低于12%,CaO含量不低于33%,MgO含量不低于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矿渣纤维直径为3-5μm,长度为15-25mm,酸度为1.5-1.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粉煤灰-硅粉复合物中粉煤灰、硅灰取用质量比为1:0.4-0.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再生精细骨料的各原料质量份数为,废弃建筑混凝土砖石35-40份、矿渣纤维10-15份、粉煤灰-硅灰复合物4-1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再生精细骨料还包括活化液,活化液为1M草酸或酒石酸,活化液取用量为30-6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复合型混凝土细骨料砂浆,制备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6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