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4499.0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8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滨;宋晓姝;蔡成楠;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庄博强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桁架 钢网免支模楼承板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一:将若干扁钢间隔排布并进行定位;步骤二:于扁钢上安装钢丝网,钢丝网由若干第一钢丝以及若干第二钢丝横纵排布设置而成;步骤三:于钢丝网上设置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扁钢进行点焊,使钢筋桁架与扁钢夹紧钢丝网;步骤四:浇筑C30混凝土至混凝土形成20mm厚度形成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中的钢筋还可作为楼板的受力筋使用。本申请制备而成的楼承板能够兼用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不仅改善了钢筋桁架楼承板钢板外露不美观的问题,还解决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采用密缝拼接因受力筋断开不连续的缺陷、以及采用宽缝连接需在缝宽处另支模施工麻烦且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楼承板构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因其装配率高、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楼板是装配式建筑体系中的重要受力构件,具有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作用。而其中钢筋桁架楼承板和预制叠合板因连接方式与应用场景不同,一般分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中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目前一般的钢结构采用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底部采用钢板,存在不美观,如果做成可拆除并重复利用的钢模板,那么施工相对复杂,而且造价成本高。不拆除的话直接粉刷会脱皮,考虑到底部钢板防腐方面的缺陷,需要常常补刷油漆,后期使用维护也很麻烦。
此外,混凝土结构采用的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现浇缝通常需要现场支模,施工麻烦、效率低,叠合板的出筋在预制及施工过程中均要考虑避让,即使事先考虑了避让,现场由于施工顺序等各种原因,还是很容易出现碰撞、安装不进去等问题,施工现场会出现工人就直接把钢筋弯折,甚至剪断,造成结构受力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出的楼承板能够兼用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同时满足两者的使用需求。
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桁架钢网免支模楼承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将若干扁钢间隔排布并进行定位;
步骤二:于扁钢上安装钢丝网,所述钢丝网由若干第一钢丝以及若干第二钢丝横纵交叉排布设置而成;
步骤三:于钢丝网上设置钢筋桁架,并将钢筋桁架与扁钢进行点焊,从而使得钢筋桁架与扁钢夹紧钢丝网;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没过钢筋桁架下端形成桁架叠合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楼承板自重轻,满足钢结构的实用,楼承板在运输、吊装及施工过程中均比较便利;其中钢丝网可以事先预制完成,在制备过程中直接使用,无需再人工进行钢丝的穿设,提高了制作效率;同时楼承板制成后钢筋桁架与扁钢将钢丝网夹紧固定,钢丝网作为楼承板的受力筋,钢筋桁架是其间楼承板的支座,完成后的整体楼承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则可通过钢筋桁架形成的刚度和其间楼承板使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实现,从而满足后期浇筑混凝土楼板的使用要求。此外钢筋桁架中的钢筋还可作为楼板的受力筋使用,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钢丝和第二钢丝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钢丝与第二钢丝堆叠连接,所述第一钢丝位于第二钢丝的下方;
其中步骤二中钢丝网排布时,使扁钢排布在两相邻的第一钢丝之间,且扁钢的上端面与第二钢丝的下端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丝网楼承板的结构能够减小混凝土板的厚度,不需要设置更厚的混凝土板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需求,如此即减轻楼承板自身的重量,方便楼承板的运输、吊装以及施工;且第一钢丝以及第二钢丝的排布在确保钢丝网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使钢丝网稳定被扁钢以及钢筋桁架夹紧,保证钢丝网的跨度以及钢丝网在混凝土板厚度方向的定位,降低浇注混凝土板的过程中钢丝网位置偏移的概率,提高混凝土板的浇注质量,保证楼承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44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