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44063.1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6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叶炯;冯海宝;张元元;毋瑾超;吴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55/06;B24B41/06;B24B47/12;B05B16/20;B05B9/04 |
代理公司: | 无锡智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2 | 代理人: | 刘咏华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外露 钢筋 除锈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包括外露钢筋头,旋转柱,活动螺栓,支撑夹座,调节螺杆,调节柄,活动夹座,带盖储漆箱,可调节旋转式打磨清理辊结构,自动喷漆防护嘴结构,可调节灰尘收集盒结构和可调节操作防护板结构,所述的旋转柱下端通过活动螺栓安装在支撑夹座上部右侧中间部位。本发明旋转电机,旋转盘,调节孔,调节螺栓,打磨辊和清理片的设置,有利于自动旋转除锈操作,通过确定外露钢筋头直径,放松调节螺栓,选择合适的调节孔,并将调节螺栓插入,将打磨辊和清理片与旋转盘进行固定,即可经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盘旋转,可经过打磨辊带动清理片对外露钢筋头进行外表面进行打磨清理除锈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目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应用较为广泛。
但是现有的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还存在着不具备打磨清理功能,不具备防锈喷漆功能,无法收集清理灰尘和操作保护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其中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工程预埋外露钢筋除锈装置,包括外露钢筋头,旋转柱,活动螺栓,支撑夹座,调节螺杆,调节柄,活动夹座,带盖储漆箱,可调节旋转式打磨清理辊结构,自动喷漆防护嘴结构,可调节灰尘收集盒结构和可调节操作防护板结构,所述的旋转柱下端通过活动螺栓安装在支撑夹座上部右侧中间部位;所述的支撑夹座内部左侧中间部位开设的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的调节螺杆一端螺栓连接调节柄上部中间部位,另一端轴承连接在活动夹座内部左侧中间部位;所述的带盖储漆箱螺栓连接在旋转柱右上侧;
所述的可调节旋转式打磨清理辊结构设置在外露钢筋头外部;
所述的自动喷漆防护嘴结构和可调节旋转式打磨清理辊结构相连接;所述的可调节灰尘收集盒结构和可调节操作防护板结构均与旋转柱相连接;
所述的可调节旋转式打磨清理辊结构包括旋转电机,旋转盘,调节孔,调节螺栓,打磨辊和清理片,所述的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外端螺栓连接有旋转盘;所述的旋转盘内部从上到下依次等距开设有调节孔;所述的调节螺栓贯穿任意一个所述的调节孔内部,且与打磨辊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的打磨辊外表面包裹有清理片。
优选的,所述的自动喷漆防护嘴结构包括喷漆筒,安装座,喷漆排,喷漆嘴,金属软管,橡胶软管和吸漆泵,所述的喷漆筒左侧中间部位螺钉连接有安装座;所述的喷漆筒内部上下两壁均螺钉连接有喷漆排;所述的喷漆排内表面出口处从左到右依次等距螺纹连接有喷漆嘴;所述的喷漆排之间的内侧左部通过金属软管连接且连通设置;下侧所述的喷漆排左端螺纹连接有橡胶软管;所述的橡胶软管下端和吸漆泵上端出口处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灰尘收集盒结构包括可调螺栓,活动管,灰尘收集盒体,防溅片,过滤网,快拆螺栓和清理底板,所述的可调螺栓螺纹连接在活动管前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活动管纵向焊接在灰尘收集盒体右表面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灰尘收集盒体内部左右两壁上侧均螺钉连接有防溅片;所述的灰尘收集盒体内部中间部位螺钉连接有过滤网;所述的灰尘收集盒体底部出口处通过快拆螺栓安装有清理底板。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操作防护板结构包括支杆,U型支架,紧固螺栓,防护板体和吸尘片,所述的支杆上端螺纹连接有U型支架;所述的U型支架内部通过紧固螺栓连接防护板体右部;所述的防护板体下表面螺钉连接有吸尘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4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