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高产耐高温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42191.2 | 申请日: | 2022-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龙;贾仁洁;王克芬;王兴吉;郭庆文;钱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5/01;C12N9/42;C12R1/68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栗华楠 |
| 地址: | 2764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耐高温 酸性 甘露 聚糖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高产耐高温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黑曲霉菌株及其应用。所述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NG26‑22,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21。利用该菌株进行工业化发酵生产的发酵酶活水平可达到12000‑13000U/mL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β‑甘露聚糖酶的大规模应用,节能减排。所产β‑甘露聚糖酶具有耐高温、良好的pH稳定性和蛋白酶抗性等特点。更易在动物、家禽的胃和肠道中发挥作用,同时也在饲料应用中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高产耐高温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黑曲霉菌株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β-甘露聚糖酶(endo-1,4-β-D–mannanmanno hydroase EC 3.2.1.78)是一类能水解含β-1,4-D-甘露糖苷键的甘露聚糖的半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其作用底物非常广泛,包括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和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等植物多糖。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它除具有一般非淀粉多糖酶类的作用——降解非淀粉多糖,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外,还是一种多功能的促进剂,可以促进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生长。同时还可以促进动物肠胃中有益菌的生长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提高动物免疫力及成活率。近年来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已在饲料、食品、石油开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已报道的产β-甘露聚糖酶的微生物包括: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弧菌;真菌中的曲霉、木霉、青霉;酵母菌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等。微生物是β-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各种微生物产生甘露聚糖酶的条件和所产酶活性的高低、酶的性质等均有所不同。目前,国内外对来源不同菌种的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多集中在碱性和中性酶方面,而在饲料中应用的甘露聚糖酶,需要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高活性,因此,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与开发在饲料工业应用中有重要意义。
β-甘露聚糖酶在工业化应用时,经常会涉及到高温处理过程,而导致酶失活。因此,为满足各种工业应用要求,提高β-甘露聚糖酶的耐高温性能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在饲料中应用的甘露聚糖酶,需要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高活性,因此耐高温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与开发在饲料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株高产耐高温酸性β-甘露聚糖酶的菌株,该菌株是由实验室保存的黑曲霉菌株HQM-2经NTG诱变后获得的,具体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NG26-22,该菌株已于2021年8月25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221。
本发明还提供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NG26-22在生产β-甘露聚糖酶中的应用,特别是提供一种发酵酶活力高、提取收率高、制造成本低的β-甘露聚糖酶的液态微生物发酵生产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1)液态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
发酵罐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1.5-2.5%,罐压0.05-0.08MPa,培养温度32-34℃,转速200-800r/min,当溶氧降至最低再升至30-35%时开始补料,控制溶氧20-30%(初始补料量为300g/h,当溶氧低于20%时减少补料量,当溶氧高于30%时增加补料量,根据溶氧情况适当调整补料量),培养至110-130h左右,酶活增长缓慢,菌体开始部分自溶时放罐;
发酵结束时,发酵液酶活力为12000-13000U/mL;
(2)β-甘露聚糖酶的提取与精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隆科特酶制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2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和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