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红外第二窗口检测pH的双通道比率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40382.5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17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凡;赵梦瑶;汪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D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第二 窗口 检测 ph 双通道 比率 荧光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近红外第二窗口检测pH的双通道比率荧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采用氮杂氟硼二吡咯染料,记为NAB,以及pH响应的近红外罗丹明类荧光染料,记为NRh;两染料通过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包裹构建得到荧光传感器,记为pTAS;其通过染料间的能量共振转移,实现双通道比率荧光检测,并通过对NAB与NRh的摩尔比调控实现检测点转换的调节,以满足检测对象不同亚区间的成像需要;其中,NAB与NRh,和甲氧基磷脂聚乙二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
(100~50),NAB与NRh的摩尔比的调控范围为1:(1~15);所述NAB和NRh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近红外第二窗口检测pH的双通道比率荧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将近红外荧光染料NAB、NRh和甲氧基磷脂聚乙二醇溶于氯仿中,再搅拌0.4-1小时,旋蒸除去溶剂,真空干燥,加热至60℃后加入40-60℃的去离子水溶解,超声,冷却至室温再通过30KD或10KD的超滤管超滤浓缩,得到最终的双通道比率荧光传感器,记为pTAS;其中,近红外染料NAB与NRh,和甲氧基磷脂聚乙二醇的质量百分比为1:(100~50),近红外染料NAB与NRh的摩尔比为1:(1~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染料NAB的合成路线为:
NAB合成的具体步骤为:
(1)中间体2的合成
将5-(N,N-二苯基)-2-噻吩乙酮化合物1和3,4,5-三甲氧基苯甲醛溶于乙醇中,在室温下加入4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并搅拌10~12小时;反应结束后析出固体,过滤并用冷的乙醇洗,干燥后得到中间体红色固体化合物2;其中,化合物1与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及氢氧化钾的投料摩尔比为1:(1.0~1.3):(2~2.5);
(2)中间体3的合成
将中间体2、硝基甲烷及碳酸钾置于甲醇中,在90-100℃搅拌回流6~8小时;反应冷却后,旋蒸溶剂甲醇,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进行分液萃取;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至油状物,并用柱色谱分离得到中间体3;其中,中间体2与硝基甲烷及碳酸钾的投料摩尔比为:1:(10~20):(10~20);
(3)中间体4的合成
将中间体3和乙酸铵溶于乙醇中,在100℃搅拌回流24小时;反应冷却后,旋蒸除去一半溶剂乙醇,过滤得到蓝黑色中间体4;其中,中间体3与乙酸铵的投料摩尔比为1:(20~25);
(4)染料NAB的合成
将中间体4混合于无水二氯甲烷中,氮气保护下先后加入二异丙基乙胺和三氟化硼乙醚,反应搅拌1~2小时后,加入二氯甲烷,水洗,分液,干燥后旋蒸至油状物,用柱色谱分离得到染料NAB;其中,中间体4与二异丙基乙胺及三氟化硼乙醚的投料摩尔比为:1:(5~7):(10~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荧光染料NRh的合成路线为:
NRh合成的具体步骤为:
(1)中间体7的合成
将9-邻苯甲酸-6-二乙氨基-1,2,3,4-四氢氧杂蒽盐化合物5和4-苯亚氨基丙烯-6-二乙氨基-1,2,3-三氢氧杂蒽化合物6及乙酸钠混合于乙酸酐中,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3~6小时;反应结束后旋蒸除去溶剂至油状物,用柱色谱分离得到中间体7;其中,化合物5与化合物6及乙酸钠的投料摩尔比为:1:(1.2~1.3):(1~2);
(2)染料NRh的合成
将中间体7和2,6-二甲基苯胺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氮气保护下加入PyBOP缩合剂和二异丙基乙胺,室温搅拌10~12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进行分液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蒸至油状物,最后用柱色谱分离得到染料NRh;其中,中间体7与2,6-二甲基苯胺及PyBOP缩合剂/二异丙基乙胺的投料摩尔比为:1:(1.0~1.5):(1.5~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近红外第二窗口检测pH的双通道比率荧光传感器在制备对小鼠病灶微环境pH的酸性变化和碱性变化过程进行精准可视化监测的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403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