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油降解菌剂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35055.0 | 申请日: | 2022-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1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先;李鹏;张孟星;周武权;吴尚择;冯静;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12N1/16;C09K17/14;B09C1/10;C12R1/125;C12R1/69;C12R1/785;C12R1/545;C12R1/02;C12R1/85;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戴嵩玮 |
| 地址: | 071700 河北省保***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油 降解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降解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油降解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嗜热性侧胞霉、毛霉、灰色链霉菌、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各菌群之间发挥协同作用,以石油污染物作为碳源,直接降解石油污染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油降解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在石油开采、油气集输、炼制加工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由原油、水、重金属、污泥组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泥中除含有大量残留油类外,还含有苯系物、蒽、酚类、芘等有毒物质,以及重金属、多氯联苯、二嗯英、放射性元素等有毒有害物质。一方面石油进入土壤改变了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引起碳氮比和碳磷比变化,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同时多种石油烃对微生物具有一定毒害性,对多种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石油污染土壤改变土壤性状从而阻碍植物根系呼吸与吸收,同时高浓度石油污染物对植物生长具有急性和慢性毒性,影响植物的代谢和生理功能,直接导致植物死亡或影响植物生长。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自然衰减法、生物刺激法和生物强化法。其中生物强化法是通过微生物操作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微生物,并作为外源高效菌种添加到污染土壤中,降解转化石油烃污染物的方法。但是,由于石油烃组成复杂,毒性强,且其生物可利用度较低等原因,使得生物强化修复的效率低。在生物强化修复过程中,受土壤多相复杂结构的限制,外源微生物在土壤中迁移困难,造成微生物无法与污染物有效接触并摄取污染物,微生物对污染物摄取困难成为生物强化修复的一个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石油降解菌剂及其应用,提高石油烃的降解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油降解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嗜热性侧胞霉(Sporotrichum thermophile)、毛霉(mucor)、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griseus)、乳酸菌(lactic acidbacteria)、醋酸菌(Acetobacteraceti)和酵母菌(saccharomyces)。
优选的,所述石油降解菌剂中有效活菌数为50~100亿/g。
优选的,所述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嗜热性侧胞霉、毛霉和灰色链霉菌的总有效活菌数与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总有效活菌数比为3~5:3~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石油降解菌剂在降解石油污染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石油降解菌剂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条件为15~3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石油降解菌剂、石油污染土壤、生物质材料、表面活性剂、氮磷复合肥和水混合,得混合物,15~35℃降解;
所述混合物中石油降解菌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0.25%。
优选的,当所述石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浓度≤6000mg/kg时,所述降解的时间为15~60d;当所述石油污染土壤中总石油烃的浓度≥6000mg/kg时,所述降解的时间为90~120d。
优选的,所述混合物中表面活性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0.4%;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鼠李糖脂;
所述混合物中生物质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9%~2%;所述生物质材料包括秸秆和/或锯末;
所述混合物中碳氮磷的质量比为100~200:5~15:1。
优选的,在所述降解的过程中,保持土壤湿度为15~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一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50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