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34679.0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86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潘云贵;陈有亮;童惠东;张宁;廖少明;吕雄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8;G06T17/00;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数字 孪生 智慧 建筑物 | ||
1.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含建筑物几何模型、行为模型、概率预测模型的虚拟信息通道;
包含陆上地形地面数字模型、低空温度模型、低空空气流体模型以及高空卫星信息模型的物理信道;
也通过BIM技术和大数据储存技术创建的三维数字模型中央数据储存管理平台,该三维数字模型中央数据储存管理平台作为中间媒介,其用于存储由物理信道提供的陆上地形地面数字模型、低空温度模型、低空空气流体模型、高空卫星信息模型的物理信道以及由虚拟信息通道提供的建筑物几何模型、行为模型、概率预测模型,通过中间数据的创建和交互,建立一个与现实世界具有相同属性的孪生世界系统,即数字孪生系统;三维数字模型中央数据储存管理平台还用于与直接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应用系统实现交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地形地面数字模型包括由相关BIM三维设计软件构件的三维地层模型以及地上实景模型;在三维地层模型中,先对地质勘探中的每个部分的地层进行实际建模,随后基于地层中的各种交界面的岩土力学性质进行模型信息的赋予;将三维地层模型通过物理信道与虚拟信道相互作用关联;
在地上实景模型中,对路灯照明系统、排水系统做实景建模,并通过二次开发赋予组成路灯照明系统、排水系统的所有构件直接作用实物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地上实景模型通过孪生数据虚拟系统对现实世界中的对应的构件进行相关优化分析;当路灯照明系统、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传感器定位到具体的构件,结合虚拟信道中提供的厂商、设计、施工方的具体信息做到最快最精确的检测维修,为后续建筑物的维护工作提供了数据指导与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对于对温度变化、流体作用比较敏感的建筑物的构件,通过物理信道中的低空温度模型以及低空空气流体模型对建筑物温控、流体的感知后做好相应的智能反应;利用低空温度模型以及低空空气流体模型还能够为智慧交通提供路面安全评估,并作用于高空卫星信息模型,来提高路面无人驾驶交通系统的管理,进而实现天地一通的智慧化管理平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其特征在于,高空卫星信息模型包括北斗卫星人、机、物操控系统,通过高空卫星信息模型对人、机、物对于定位或者操作需求做出识别和反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建筑物几何模型包含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尺寸、生产商、所用材料以及与该种材料相关的科研成果实时更新、构件的编号与安全说明;在与应用系统交互时,对于更换、检测、维修、加固相应构件时,基于建筑物几何模型孪生数据系统能够与厂商、设计师、安全工程师在线上的虚拟模型实现协同工作,以及通过孪生数据系统与科研系统中对实际构件的仿真模拟进行交互,更加精确地获得实际的物理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行为模型包括:在建筑物设计阶段,由设计方提供的组成建筑物的构件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的力学分析数据以及设备设计的冷热源数据汇总形成的行为模型;相关构件在科研系统中,不同条件下的室内实验所得出的力学性质模型;通过行为模型为建筑物的施工、设计提供计算数据支持,并在数字孪生系统上进行数字仿真模拟,提供建筑构件的力学反应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6G数字孪生的数字、智慧化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概率预测模型包括对自然灾害以及天气变化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得出的概率模型;概率预测模型能够与行为模型进行交互设计,做到经验设计与理论设计的统一;通过概率预测模型统计出来的概率事件,利用数字孪生系统对现实世界的具体有危害的部位和地方进行预警通报,设计方、施工方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的物业能够做到及时的对其进行检测和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46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