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锌矿回收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34646.6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3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魏党生;蒋素芳;叶从新;郭玉武;韦华祖;刘忠荣;朱永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B9/00 | 分类号: | B03B9/00;B03B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聂午阳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锌矿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锌矿回收利用方法,包括粗粒破碎与分级、光电选抛尾、中粒破碎分级、重介质旋流器或跳汰抛尾、细碎和螺旋溜槽抛尾。本发明根据原矿石性质特点,本着能丢早丢的选别原则,结合粗、中、细抛尾技术工艺进行三级预抛尾,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抛除矿石中的废石,同时节约了大量的矿石破碎、磨矿成本,提升产能和入选原矿品位,既很好地解决了低品位矿石入选成本高的技术难题,同时本发明对抛除的粗、中、细粒尾矿进行粒度分布特点及成分含量检测,将抛除尾矿梯级开发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建筑用石、用砂、水泥辅料等,进一步提升了矿石经济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品位矿产回收利用,特别是一种铅锌矿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铅锌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矿石类型复杂,共伴生组分多,贫矿多,富矿少,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铅、锌资源消耗不断地增加,高品位铅锌矿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对低品位铅锌资源的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已占据铅锌资源开发利用的绝对位置。但是,由于低品位铅锌矿选矿成本高,造成其可选经济价值低。随着选矿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创新及应用使得低品位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目前,提高低品位矿石经济价值的主要方法是预先抛废后再入选,预先抛废技术手段主要有光电智能预先抛废、重介质旋流器以及跳汰预先抛废等,但均以较单一抛废技术手段进行,抛废率不高,且抛废尾矿大多堆存或废弃,未能得到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破坏或污染。
公开号为CN103381388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细粒低品位二次尾矿的锡回收方法,包括前重抛尾、细泥选别等工序,其中二次尾矿前重抛尾工序包括一次筛选分级、一段磨矿、二次筛选分级步骤,细泥选别工序包括分级、旋流器处理步骤。该发明利用一次筛选分级、一段磨矿将尾矿磨到0.074mm后,再利用粗选螺旋溜槽进行二级筛选,从而提高抛费率。该发明一段磨矿会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很高。
公开号为11125025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含重晶石萤石矿石的分选系统及工艺。该系统包括破碎子系统、光电选矿子系统、重介质选矿子系统和循环子系统,该系统的分选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以上涉及到矿石粗粒抛尾技术手段相对单一,抛除率不高,且抛除尾矿大多堆存或回填,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未能产生经济价值。目前大多数低品位铅锌矿石中铅、锌目的矿物嵌布粒度存在粗细不均匀的特点,而每种抛尾技术工艺都有其适宜的矿石处理粒度范围,那么采用单一的预处理抛尾技术,工艺简单,但抛尾效果也一般,抛尾率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铅锌矿回收利用方法,提高抛除率,提升分选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锌矿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粗粒破碎与分级:对原矿进行粗粒破碎后分级处理,分为80mm~12mm、12mm~2mm和-2mm三种粒级范围;
b、光电选抛尾:对步骤a得到的80mm~12mm粒级原矿采用光电选抛尾,得到光电选精矿和光电选尾矿;
c、中粒破碎分级:对步骤b获得的光电选精矿进行破碎至-12mm,然后筛分分成12mm~2mm和-2mm两个粒级;
d、重介质旋流器或跳汰抛尾:将步骤a和步骤c获得的12mm~2mm产品合并,采用重介质旋流器进行二级预先抛尾,或者采用跳汰抛尾,获得二级抛尾精矿和二级抛尾尾矿;
e、细碎:对步骤d获得的二级抛尾精矿进行细碎至-2mm;
f、螺旋溜槽抛尾:将步骤a获得的-2mm的原矿、步骤c骤获得的-2mm的光电选精矿、步骤e获得的-2mm的重介质旋流器精矿合并,磨矿至-0.074mm粒级占20%~35%,采用螺旋溜槽进行三级预先抛尾,获得溜槽精矿和溜槽尾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4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