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桩基隔震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34050.6 | 申请日: | 2022-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7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郝肖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新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48 | 分类号: | E02D27/48;E02D31/08 |
| 代理公司: | 无锡三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02 | 代理人: | 徐鹏飞;赵庆华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桩基 加固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既有桩基隔震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目前既有桩基加固装置及方法不完善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减震支座和侧向隔震装置,减震支座用于纵向隔震,侧向隔震用于侧向支撑和隔震,施工时浇筑临时支撑承台然后在浇筑新支撑承台,新支撑承台作为减震支座的最终支撑基础,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加固后,新支撑承台完全位于桩基础上端,不会出现新支撑承台沉降的问题,且可进行回填夯实重新形成硬实,维持桩基的稳定并保证地面的承载力,另外,本发明设计了侧向隔震装置,提高桩柱抵抗侧向冲击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既有桩基隔震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桩基的抗震是当前建筑设计施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已建成的老旧建筑,由于当时设计施工理念的不完善,很多都没有进行抗震设计,这就使得这些建筑桩基抵抗地震冲击的能力极差,因此对其进行隔震加固是极其必要的;
申请号201610007450 .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既有桩基建筑的隔震加固方法,该专利通过在原支撑承台下方浇筑新支撑承台,并在新旧支撑承台之间加装隔震支座的方式对既有桩基进行隔震加固,该专利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既有桩基的抗震能力,但仍有诸多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第一,该专利浇筑的新支撑承台是穿设在桩基础上的,桩基础承载新支撑承台靠的是浇筑新支撑承台时新浇混凝土与桩基础侧壁之间的结合力,而新旧混凝土之间是不可能完全形成一个整体的,其结合力有限,因此新支撑承台容易沿桩基础下滑而发生沉降,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该方法施工后不能进行回填,因为回填会把减震支座埋掉使其隔震效果大大降低,因此该方法最后通过铺设模板浇筑一层悬空的梁板来重建地面,这样一方面使得桩基周围没有了土体的侧向支撑,致使桩基的稳定性下降,另一方面,重建后的地面为悬空地面,地面承载能力降低,对于一些厂房或车间,无法满足承载大型设备、产品、卡车等需求,且重建地面时难度大,成本高;
第三,使用该方法加固后,桩柱仅仅具备了对竖向冲击的缓冲能力,但是对侧向冲击没有缓冲能力,且挖空地面后反而减弱了桩柱的侧向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既有桩基隔震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旨在为既有桩基的隔震加固提供一种更为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既有桩基隔震加固装置,包括减震支座和侧向隔震装置,减震支座包括上钢板、下钢板和夹在两块钢板间的隔震材料,下钢板下方设有多个竖向的支撑柱,多个支撑柱圆周均布支撑起下钢板;侧向隔震装置包括一个护筒,护筒内设有至少四组减震单元,且减震单元的组数为偶数,多组减震单元在圆周方向上均布,每组减震单元包括一个轴向的T型槽和一个弧形板,T型槽内穿有一个T型条板,弧形板的每个弧端均固定有两根弹性拉杆,四根弹性拉杆的另一端均固定在T型条板上;每两组关于护筒轴线中心对称的减震单元构成一个平衡组,多个平衡组在轴向上等距布置。
所述的弹性拉杆位于弧形板的一端穿透弧形板且该端旋装有调节螺母。
所述的弹性拉杆包括两根刚性杆,两根刚性杆之间经拉力弹簧连接。
所述的护筒由两个半圆筒扣合而成。
利用上述加固装置对既有桩基进行隔震加固的施工方法为:
步骤一,在桩柱所在位置开挖土体至原支撑承台以及原支撑承台下方的桩基础暴露;
步骤二,将挖坑的底部整平,清扫掉桩基础外壁的泥土和杂质,然后将桩基础暴露段的底部外壁凿毛,并用水枪将凿毛段外壁淋湿;
步骤三,在挖坑的底部搭建侧模板并在模板内浇筑临时支撑承台;
步骤四,待临时支撑承台终凝后,将减震支座安装在临时支撑承台与原支撑承台之间;
步骤五,凿除临时支撑平台与原支撑平台之间的桩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新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新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4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