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33491.4 | 申请日: | 2022-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武;钟义军;黄维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郑晨鸣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具有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引水槽,设置于底壳上并开设有排水口;背部排水槽,设置于底壳上,背部排水槽的其中一端与引水槽相连通;第一后排水槽和第二后排水槽,均设置于底壳的后部,第一后排水槽远离引水槽的一端与背部排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二后排水槽的一端与引水槽相连通;第一前排水槽,设置于底壳的前部且与引水槽相连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底壳组件的空调器。当蒸发器上的冷凝水过多时,一部分冷凝水流入第一后排水槽内,另一部分冷凝水流入第二后排水槽内,通过设置背部排水槽,可增加第一后排水槽内冷凝水的水流路径的长度,可防止冷凝水过多时在排水口处聚集,进而可防止出现溢水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蒸发器上会凝聚并滴落冷凝水,现有空调内设置有接水槽,但现有接水槽的水流路径较短,当蒸发器上出现较多冷凝水时,过多的冷凝水会聚集在排水口处,容易出现积水甚至溢水现象,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且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底壳组件,能够防止空调出现溢水现象。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底壳组件的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引水槽,设置于所述底壳上并开设有排水口;背部排水槽,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背部排水槽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引水槽相连通;第一后排水槽和第二后排水槽,均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后部,所述第一后排水槽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排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引水槽相连通;第一前排水槽,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前部且与所述引水槽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后排水槽和所述第二后排水槽均可承接蒸发器后部的冷凝水,所述第一前排水槽可承接所述蒸发器前部的冷凝水。
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蒸发器前部的冷凝水可由底壳上的第一前排水槽承接,蒸发器后部的冷凝水可由底壳上的第一后排水槽和第二后排水槽承接,其中,第一后排水槽承接的冷凝水可通过背部排水槽流入引水槽内,并通过引水槽内的排水口排出,第二后排水槽承接的冷凝水可直接流入引水槽内,并同样通过排水口排出。当蒸发器上的冷凝水过多时,一部分冷凝水流入第一后排水槽内,另一部分冷凝水流入第二后排水槽内,通过设置背部排水槽,可增加第一后排水槽内冷凝水的水流路径的长度,可防止冷凝水过多时在排水口处聚集,进而可防止出现溢水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壳上的第二前排水槽,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水槽和所述第二前排水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前排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水槽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前排水槽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容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部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后排水槽和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排水槽由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由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下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排水槽上设置有封堵筋条,所述封堵筋条可封堵所述第一后排水槽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后排水槽的侧方设置有多个溢流口,所述第二后排水槽通过所述溢流口与所述第一后排水槽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后排水槽在具有所述溢流口的一侧设置有止挡筋,所述止挡筋能封堵部分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的截面。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底壳组件,还包括空调器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空调器本体内部的蒸发器,所述底壳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器本体的下部,所述蒸发器下端的前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恩博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3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