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通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31908.3 | 申请日: | 2022-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43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诗贤;赖建华;蓝友枢;张章学;刘志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43/0817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薛金才 |
| 地址: | 35000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智能 终端 网络安全 通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通信方法,包括智能终端与服务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智能终端在首次开机后在每一个第一周期内发起登录请求流程,服务端验证智能终端发送的认证码,若验证通过,智能终端登录成功;其次,智能终端验证通过后,在每一个第二周期内发送应答请求;服务端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答请求后,将返回基本通讯应答字段给智能终端;最后,智能终端通过比对确认网络的上行速度、下行速度、生成日志报文后储存在智能终端;当智能终端出现上报接收出现超时或异常时,智能终端启动报警程序。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当出现网络异常时,智能终端启动报警程序通知网络管理人员网络出现异常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因为服务端网络都是24小时不停的工作的,需要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及实时性。现在还没有比较可靠的方法对服务端的工作进行监控,都是靠人为的监控网络安全,服务端的网络可能会突然遭遇断电,或者网络异常等故障,没办法保证实时性,准确性,报告网络的故障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通信方法,智能终端通过配置参数与服务端保持网络通信,来检测服务端的网络情况,当出现网络异常时,智能终端启动报警程序通知网络管理人员网络出现异常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网络安全通信方法,包括智能终端与服务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智能终端在首次开机后在每一个第一周期内发起登录请求流程,智能终端发送请求命令至服务端,服务端生成一串随机数及唯一识别码并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根据服务端的随机数和唯一识别码进行安全3des计算,并生成一串认证码后返回给服务端,服务端验证智能终端发送的认证码,若验证通过,智能终端登录成功,若验证不通过,智能终端接收验证不成功信息;
其次,智能终端验证通过后,在每一个第二周期内发送应答请求,请求的基本字段包括服务端唯一码、通讯流水号及本地时间;服务端接收智能终端的应答请求后,将返回基本通讯应答字段给智能终端,基本通讯应答字段包括服务端唯一码、通讯流水号、上报时间、接收到请求的时间及应答时间;
最后,智能终端根据上报时间、应答时间、返回时间及接收时间,通过比对确认网络的上行速度、下行速度、生成日志报文后储存在智能终端;当智能终端出现上报接收出现超时或异常时,智能终端启动报警程序。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数据交付过程采用加密方式。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每一个第一周期内生成的随机数都只使用一次。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解密出随机数与服务端唯一码,通过唯一码在本地数据库中获取到服务端的秘钥信息,通过秘钥对随机数进行加密处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加密返回给服务端,服务端解密出数据后,对秘钥认证结果进行比对,比对成功返回给智能终端认证成功信息,比对失败返回给智能终端认证失败信息。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周期设置为24小时,第二周期设置为小于1000ms。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当超过第一周期设置时间后,智能终端重新发起登录请求流程,若登录失败,智能终端启动报警程序。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的报警程序具体为通过服务平台、短信或电话方式通知网络管理人员服务出现异常。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本地时间精确到ms级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19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5G融合网络分流器的CPE管理方法
- 下一篇:单克隆抗体保存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