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碱地土壤甜高粱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30178.5 | 申请日: | 2022-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3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霞;王长军;郭永忠;王占军;孙娇;母养秀;樊丽琴;王旭;杜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C05F17/20 | 分类号: | C05F17/20;C05F17/50;C05G3/00;C05G3/60;C05G3/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程小芳 |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盐碱地 土壤 高粱 专用 微生物 菌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盐碱地土壤甜高粱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复合微生物菌11‑15份,农作物秸秆及废弃枝条35‑42份,食用菌废渣18‑24份,糠醛渣14‑17份,醋渣8‑12份,脱硫磷石膏4‑7份,硫酸铝2‑4份,黄腐酸13‑15份,氨基酸1‑3份,酶解海藻粉5‑8份,鼠李糖脂2‑5份,海藻酸1‑2份,柠檬酸0.5‑1份,水解生物炭6‑10份,中微量元素混合物0.5‑1.5份,木霉菌0.01‑0.1份,长曲霉菌0.05‑0.1份。该微生物菌肥在有效提高甜高粱产量的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并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微生物菌肥和盐碱地改良剂产品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盐碱地土壤甜高粱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甜高粱(学名:Sorghum dochna(Forssk.)Snowden)是禾本科一年生植物,为普通高粱的一个变种,除具有普通高粱的一般特征外,其茎秆富含糖分、营养价值高、植株高大、抗旱性强、喜温暖,在全球大多数半干旱地区都可以生长。甜高粱的主要成分是糖类,以葡萄糖和蔗糖为主,是发酵工业的良好碳源,作为碳源可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有机酸、味精、酒精和酵母的发酵生产中,亦可作为饲草直接用于草畜产业中。由于甜高粱用途较广泛,因此,提高甜高粱产量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于甜高粱具有抗旱、耐盐碱等特性,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因此常种植于盐碱地中,然而,长期在恶劣环境下种植不仅导致甜高粱产量一直得不到提升。而且近几年,随着引黄灌区水资源供应量减少和盐碱地水稻种稻面积的缩减,及盐碱脆弱生态环境草畜产业的发展,对青贮饲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甜高粱作为一种耐盐碱饲草,与饲用玉米混合青贮可作为牛羊等家畜的优质饲草来源。因此,提高盐碱地甜高粱的产量和品质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土壤甜高粱专用微生物菌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微生物菌肥在有效提高甜高粱产量的同时,改善土壤结构,并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盐碱地土壤甜高粱专用微生物菌肥,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
复合微生物菌11-15份,农作物秸秆及废弃枝条35-42份,食用菌废渣18-24份,糠醛渣14-17份,醋渣8-12份,脱硫磷石膏4-7份,硫酸铝2-4份,黄腐酸13-15份,氨基酸1-3份,酶解海藻粉5-8份,鼠李糖脂2-5份,海藻酸1-2份,柠檬酸0.5-1份,水解生物炭6-10份,中微量元素混合物0.5-1.5份,木霉菌0.01-0.1份,长曲霉菌0.05-0.1份。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包括巨大芽抱杆菌、苏云金芽抱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抱杆菌、胶质芽抱杆菌和圆褐固氮菌,质量比为1:1:1:1:1:1:1。该菌群具有有机氮矿化能力、有机质及纤维素分解能力、固氮解磷解钾及分泌IAA等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废弃枝条包括枸杞枝条、葡萄枝条、柠条枝条或枣树枝条;所述农作物秸秆包括玉米秸秆、甜高粱秸秆或大豆秸秆。
进一步地,所述中微量元素混合物包括钙、镁、锌、硼、钼和铁。各元素等质量混合。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炭为官能团化水热解生物炭粉末,该生水解物炭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及稳定的芳香结构,酸性,自然条件下氧化速率缓慢,将其作为肥料使用,可对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一定的调节,从而改良盐碱地特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盐碱地土壤甜高粱专用微生物菌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农作物秸秆及废弃枝条、食用菌废渣、糠醛渣、醋渣分别粉碎烘干后混合,然后加入木霉菌和长曲霉菌,调节水分,进行好氧固态发酵,收集发酵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宁夏土壤与植物营养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30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层香及其制作方式
- 下一篇:马达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