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26461.0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蔡浩鹏;毛驰;王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4H1/43;D04H1/4326;D04H1/728;D01F8/08;D01F8/16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姜婷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聚丙烯 腈核壳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发泡剂和愈合剂体系树脂混合得到第一核层纺丝液A,取聚丙烯腈溶液作为壳层纺丝液B,取愈合剂体系固化剂作为第二核层纺丝液C;
(2)将第一核层纺丝液A和壳层纺丝液B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得到树脂核壳纳米纤维D;
将第二核层纺丝液C和壳层纺丝液B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得到固化剂核壳纳米纤维E;
(3)将树脂核壳纳米纤维D和固化剂核壳纳米纤维E同时沉积到离心纸F表面成膜,得到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
步骤(1)中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酸二乙酯,发泡剂的用量占愈合剂体系树脂质量的1%~5%;
所述愈合剂体系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愈合剂体系固化剂为异佛尔酮二胺、乙二胺和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一核层纺丝液A和第二核层纺丝液C的体积比为1:(0.65~1.2);两个核层纺丝液和壳层纺丝液B的体积比均为1:(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同轴静电纺丝中,壳层纺丝液B推注速度设为0.5~1.0mL/h;核层纺丝液推注速度为0.05~0.10mL/h;正压为10~20KV;负压为-1KV;温度25~40℃;湿度30%~60%。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面密度为5~20 g/m2,纤维直径200~1200nm。
4.一种自愈合树脂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愈合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利用权利要求3所述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与碳纤维预浸料制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愈合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先将碳纤维预浸料X加热到40℃~60℃,再将所述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贴附在碳纤维预浸料X上,冷却后撕去离心纸,得到一面附着有自增压聚丙烯腈核壳纳米纤维膜的预浸料Y;
S2、将步骤S1得到的预浸料Y进行铺层,并成型固化,得到自愈合树脂基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愈合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层是将步骤S1得到的预浸料Y连续铺层,或者将碳纤维预浸料X与步骤S1得到的预浸料Y间隔排列铺层;所述自愈合树脂基复合材料能够自修复层间损伤,修复时进行加热,温度为120℃~150℃,时间10~6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愈合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纤维预浸料X采用T800级碳纤维预浸料,其中的树脂体系为双酚A环氧树脂/双氰胺;
步骤S2中的成型固化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包括凝胶固化阶段和后固化阶段,凝胶固化阶段和后固化阶段的压力均为0.2~0.4MPa,加热保温的时间均为20~40min,其中,凝胶固化阶段的加热温度小于110℃,后固化阶段的加热温度在120~1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646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次脱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服务软件发布前的测试与推广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