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25608.4 | 申请日: | 202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2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卢敏;吴美雄;王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41/00 | 分类号: | A61K41/00;A61P31/04;A61P17/02;A61P1/00;A61P13/02;A61P15/00;A61P11/00;A01N35/06;A01P1/00;A61N5/06 |
| 代理公司: | 徐州拉沃智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55 | 代理人: | 李石凤 |
| 地址: | 20002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和 苯醌 联合 杀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杀菌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针对创面、组织、器官、黏膜感染等问题,包括如下步骤:①p‑TQ的预脱毒,p‑TQ应用在感染性病灶之前,给与400nm~495nm的蓝光0min~20min的短暂照射,设定蓝光功率范围在10mW/cm2~100mW/cm2,即可去除p‑TQ造成的细胞毒性,又能保留杀菌能力;②将脱毒后的p‑TQ产物均匀涂抹或喷洒于感染性病灶,同时给与蓝光连续照射,可快速消灭细菌,清除感染;③蓝光照射停止后,p‑TQ产物同样保持杀菌、抑菌性能,可有效防止感染性病灶的复发。b.针对环境污染,可将p‑TQ制作成喷雾状,均匀喷施污染的环境,同时将蓝光LED打开,即可清除环境内有害细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菌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
背景技术
临床上利用蓝光光辐射作用,有效解决面部痤疮和新生儿黄疸问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近年来,科学家开始尝试将蓝光应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幽门螺杆菌等细菌性感染疾病。但上述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细菌内源卟啉含量,依靠蓝光激发细菌内源卟啉产生ROS进行杀菌。然而,当细菌内源卟啉含量过低时,其杀菌效率显著降低。此外,当蓝光停止光照时,杀菌作用亦消失,若治疗不彻底,感染极易复发。
另外一种基于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的感染治疗疗法,主要添加外源光敏剂,其原理为,通过光照射激发外源光敏剂,在氧气参与下,产生各种含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从而起到杀菌作用。蓝光、光敏剂联合杀菌技术的缺点为杀菌作用无选择性,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光毒性;停止光照后光敏剂激发也会停止,杀菌作用亦停止,造成感染反复;价格昂贵,临床治疗一个疗程需几千至上万元。
最后,化合物对苯醌本身具有哺乳动物细胞毒性,且在可见光范围内极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反应,影响了其广泛应用。同时,尚未有关于其杀菌活性,尤其与蓝光联合协同抗菌方面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如权利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该方法具有优越的杀菌广谱性,不仅消灭临床致病菌造成的人体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器官感染、黏膜感染等,而且对环境致病微生物同样具有显著效果。将二者联合使用时,可有效降低毒性化学物对苯醌的细胞毒性。此外,二者结合可产生大量具有抑菌、杀菌性能的醌类衍生物、各种自由基等,可在细菌感染部位稳定储存,有效防止疾病复发。同时,该联合杀菌技术在对致病菌进行连续钝化、培养时,不会产生耐药性。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技术可解决各种皮肤与软组织感染、胃感染、尿路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肺感染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中蓝光(Blue light,BL)、对苯醌(p-TQ)及二者联合使用(BL+p-TQ)分别对“ESKAPE”菌(A,屎肠球菌;B,MRSA;C,肺炎克雷伯菌;D,鲍曼不动杆菌,E,铜绿假单胞菌;F,肠杆菌)、幽门螺杆菌(G)、奈瑟氏淋球菌(H)和大肠埃希氏菌(I)的体外抑菌活性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中对蓝光(Blue light,BL)、对苯醌(p-TQ)及二者联合使用(BL+p-TQ)治疗鲍曼不动杆菌(A)、MRSA(B)和大肠埃希氏菌(C)造成的小鼠皮肤三度烧伤感染的效果评估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未经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56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电钻
- 下一篇:一种负载铜银的少层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