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装面料多层消毒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025433.7 | 申请日: | 2022-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董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鑫开源纺织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L2/18 | 分类号: | A61L2/18;A61L2/10;A61L2/02;A61L2/07 |
| 代理公司: | 苏州瞪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8 | 代理人: | 郭晓宇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装面料 多层 消毒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服装面料多层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机箱和开设在消毒机箱两侧的穿槽;喷淋消毒机构,所述喷淋消毒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顶部,且底部贯穿延伸至所述消毒机箱的内腔;两个蒸汽消毒机构,两个蒸汽消毒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顶部和底部,两个蒸汽消毒机构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至消毒机箱的内腔;解决了现有的消毒方式大都是将面料浸没在消毒液中,这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消毒液,而且面料会非常潮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来进行干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单方面的使用消毒液消毒会使面料消毒不彻底,会影响后续的储放以及出售后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服装面料多层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在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服装面料消毒用废水处理装置,且专利申请号为202110264076.5,在该专利中提出了现有的面料在进行消毒时会产生废水,而现有的面料废水进行处理时利用搅拌装置将消毒用废水和还原剂进行混合,但是废水中含有的杂质需要预先 处理,特别是纤维杂质,否则会堵塞管道、缠绕搅拌轴和搅拌桨等,继而会影响混合还原效果,但是在该专利中提出的面料消毒方式简单,不能够彻底到的面料进行消毒处理。
目前,面料收卷是纺织中最后一道程序,收卷好的面料要放置收藏起来,但是在收卷前要消毒杀菌,不然收卷后的布匹容易在内部造成霉变,损坏等,影响面料的品质,现在的消毒方式大都是将面料浸没在消毒液中,这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消毒液,而且面料会非常潮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来进行干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且单方面的使用消毒液消毒会使面料消毒不彻底,会影响后续的储放以及出售后的使用,因此亟需一种服装面料多层消毒装置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面料消毒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服装面料多层消毒装置,包括消毒机箱和开设在消毒机箱两侧的穿槽;
喷淋消毒机构,所述喷淋消毒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顶部,且底部贯穿延伸至所述消毒机箱的内腔;
两个蒸汽消毒机构,两个蒸汽消毒机构分别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顶部和底部,两个蒸汽消毒机构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至消毒机箱的内腔;
两个干燥机构,两个干燥机构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顶部和底部,且相对的一侧均贯穿至所述消毒机箱的内腔;
四个滚筒吸附机构,所述滚筒吸附机构两两配合分别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两侧;
紫外线消毒机构,所述紫外线消毒机构的数量为三组,且呈等距固定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内壁;
挤水机构,所述挤水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消毒机箱的内壁,且与所述喷淋消毒机构相配合使用;
面料布和与面料布相适配的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的数量为若干组,且呈交错设置,所述面料布从左侧两个滚筒吸附机构之间导向至所述消毒机箱的内腔,经所述喷淋消毒机构输送至所述挤水机构,接着被导向至进入所述蒸汽消毒机构之后进入所述干燥机构中,然后经所述第一导向轮导向至所述紫外线消毒机构消毒后被导向至右侧所述滚筒吸附机构吸附完成后完成消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鑫开源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鑫开源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54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