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的方法、水泥浆体及其假凝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4592.5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4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权刚;王立新;吴湘;杨浩;张小祥;黄波;沈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中核华兴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00 | 分类号: | B28C5/00;C04B40/00;G01N1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上官凤栖 |
地址: | 210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预应力 水泥浆 体假凝 方法 及其 测试 | ||
一种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的方法、水泥浆体及其假凝测试方法,该方法由特定的搅拌设备与搅拌方法配合预应力水泥浆体组分进行搅拌,并进行假凝测试,以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获得灌注时所需的流动度,保护灌注设备的同时充分保证灌注浆体的质量。本发明可有效消除预应力灌注用水泥浆体的假凝,保证预应力浆体灌注后的密实性和工程质量,消除对工程质量的危害。在预应力水泥浆体测试上,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为针对性测试预应力水泥浆体的假凝,克服了被测试的浆体因测试杆的势能不够不能获得足够的动量,及其相对百分数表征假凝失衡的缺陷,能够准确测试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的方法、水泥浆体及其假凝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在核电站反应堆厂房,安全壳预应力系统一般采用后张拉,钢束在张拉后进行水泥浆体灌注。灌浆用的水泥浆体目前有三种,一种是缓凝水泥浆体,另一种是膨胀水泥浆体,其次是触变浆体,这些浆体在灌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干、稠硬、流动度增大,有时浆体还伴随泌水,但并未凝结,搅拌后塑性恢复,即出现浆体假凝现象。浆体出现假凝后带来严重的质量隐患,比如导致浆体泵送时泵压增大,损坏泵管和泵机;预应力管道不能充盈导致空鼓,假凝伴随的泌水导致钢绞线受到侵蚀等。单纯的假凝是指水泥假凝,水泥假凝在水泥标准中没有做出限制,只有JC/T602-2009《水泥早期凝固检验方法》规定了有限的测试方法,但是与工程并不贴切。文献也有类似的报道,如《山东建材》2008年第5期与《水泥技术》2010年第2期《关于水泥假凝问题的探讨》、《商品混凝土》2012年第11期的《水泥假凝问题的研究及解决措施初探》等,受限于浆体假凝机理的复杂性及其解释模型限制,也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的方法、水泥浆体及其假凝测试方法。该方法由特定的搅拌设备与搅拌方法配合预应力水泥浆体组分进行搅拌,并进行假凝测试,以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获得灌注时所需的流动度,保护灌注设备的同时充分保证灌注浆体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加入不少于配方要求的90%的拌合水,再按照配方要求加入全部的水泥,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加入配方要求的功能型外加剂的1/2到3/4搅拌5~6min;静止3min后在搅拌状态下加入剩下的全部外加剂与拌合水,再搅拌4min,得到无假凝的预应力水泥浆体。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为立式搅拌机,搅拌机的有效搅拌容积大于1.5m3,搅拌机的罐体为纺锤形可密闭的容器,具有窥视孔,搅拌时具有保温措施,使得搅拌时温度恒定。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的叶片具有使预应力水泥浆体产生离心旋转,同时沿立式方向翻腾的作用,搅拌机叶片的角速度大于83.3πrad/s,叶片边缘的线速度大于20.8πm/s,预应力水泥浆体单次搅拌量≥0.75m3。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的叶片固定在搅拌转轴上,且均匀分布在有效搅拌区域的下部四分之三内;所述拌合水与外加剂通过搅拌转轴联接到搅拌叶片的喷射孔,喷射孔在运转时可添加拌合水与外加剂,喷射孔在加料后可密闭。
进一步地,所述拌合水精度为±0.5%,外加剂精度为±0.2%,水泥精度为±0.8%;在搅拌过程中实时监测水泥浆体的拌合温度,温度控制≤35℃。
进一步地,所述外加剂为用于分散水泥颗粒,消除水泥粒度缺陷和泌水带来的水泥浆体假凝以及引导水泥浆体水化形成水泥石的聚羧酸型系列外加剂。
本申请还提出了采用如上所述的一种消除预应力水泥浆体假凝的方法所制备得到的预应力水泥浆体以及如上所述预应力水泥浆体的假凝测试方法,假凝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中核华兴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江苏中核华兴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45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