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增强残差网络的生物图像去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4084.7 | 申请日: | 202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4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傅博;张湘怡;王丽妍;孙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5/00 | 分类号: | G06T5/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闪红霞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增强 网络 生物 图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增强残差网络的生物图像去噪方法,含有两个相同结构的子网络组成,每个子网络均通过编码‑解码的层次结构,对特征进行降尺度和升尺度,使得GPU能够产生更大的感受野;在编码过程中,采用卷积层进行下采样获取图像信息,并叠加残差块对特征进行初步提取;解码过程中,利用转置卷积的上采样特征能力,同时叠加残差密集块,提取深层次特征,恢复图像细节;在两个子网络中,分别在卷积层和转置卷积层之间增加跳跃连接,两个子网络之间监督注意模块和四个交叉特征融合模块相连,这些连接有助于传递图像细节信息,加深网络的同时提高恢复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去噪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双增强残差网络的生物图像去噪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图像在采集和传输的过程中,会因为噪声而导致图像退化。对于生物数据集,噪声可能来自细胞周期和生命史变化等内源性的生物学因素,也可能来自于样品制备和仪器变化等外源性的技术因素,混合的噪声会导致生物图像出现边缘不清晰、细节特征模糊等现象,影响推断潜在过程时的准确性。
传统的去噪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噪声,但在复原过程中通常难以保留图像的细节特征。随着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高图像去噪性能的方法,如通过堆叠网络的层数来丰富神经网络的功能,但随着网络深度的不断增加,训练模型会出现退化问题。另外,网络的深度特征与输出要保持一样的分辨率,则去噪网络在网络层数、参数数量等方面会收到GPU内存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增强残差网络的生物图像去噪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双增强残差网络的生物图像去噪方法,是将待去噪的图像输入去噪模型中完成图像去噪,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噪模型依次按照如下步骤建立:
步骤1:制作训练集
步骤1.1:导入BSD500数据集,加入强度已知的高斯噪声构建图像对,选取N对图像,记为图像集
步骤1.2:对图像集进行切块操作,获得4N个图像块,切块之后的图像大小均为256*256像素,记为训练集
步骤2:将训练集图像数据输入双增强残差网络获取去噪模型
所述双增强残差网络有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子网络S1和第二子网络S2,第一子网络S1通过监督注意模块和四个交叉特征融合模块与第二子网络S2相连接,在第二子网络S2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有第一个卷积层Conv_final1和最后一个卷积层Conv_final2;所述第一子网络S1和第二子网络S2的结构是依次有四个编码块、上下文块和四个解码块,所述四个编码块均由卷积层和残差块构成,所述四个解码块的第一个解码块由偏移块和残差密集块构成,其它三个解码块由转置卷积层、卷积层、偏移块和残差密集块构成,所述残差密集块由四个块构成,前三个块密集跳跃连接后与最后一个块相接,前三个块均由卷积层、实例归一化层和激活函数构成,最后一个块由卷积层和实例归一化层构成;编码块的卷积层与对应的解码块的转置卷积层之间设置长跳跃连接;约定变量iteration_pro为网络循环迭代的次数,设置初始值为0,开始训练;
所述训练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2.1:将训练集的每个噪声图像块Train_Noisy_Pi经过第一子网络S1的第一个卷积层,得到初始特征图TN_Pi_f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师范大学,未经辽宁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40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