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医骨伤的可调节夹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23484.6 | 申请日: | 2022-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1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田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林涛 |
| 主分类号: | A61F5/058 | 分类号: | A61F5/0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调节 夹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骨伤的可调节夹板,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中医骨伤的可调节夹板,包括主体,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块,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腔体,腔体的内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块活动连接有压板。本发明通过调节机构,使得装置在使用时能够对压板进行固定,使得压板的下表面与外壳的下表面相平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多个夹板之间存在缝隙而产生使用者皮肤表面痕迹不易去除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骨伤的可调节夹板。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中医骨伤科用多功能四肢夹板”,其申请号为“202010470524.2”,该专利主要采用一体式的筒状夹板,且能够根据四肢的粗细进行调节,适合多种身材的患者使用,且其内表面可以贴合人体的肌肉走向,舒适感强,但其长度固定,面对如儿童等肢体长度较小的人群在使用时,较大的器械会无法对使用者的肢体进行夹紧,而在面对成年人等肢体较长的人群使用中,常规的器械可能会遇到无法将肢体完全包裹支撑的问题,导致固定效果下降。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骨伤的可调节夹板,解决了常规的夹板长度固定,调节夹板长度时需要将多个夹板堆叠使用,导致多个夹板之间存在着缝隙,在对使用者肢体进行固定的过程中,造成使用者的皮肤表面产生痕迹不易去除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中医骨伤的可调节夹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内部,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侧壁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通过转动块活动连接有压板。
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外壳的左右两内侧壁均开设有移动槽。
可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框,所述移动框的内侧壁与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移动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两端位于所述移动槽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移动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位于所述压板的下方,所述压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与所述限位凸缘的外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腔体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可选地,所述螺纹柱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活动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的结构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压块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相贴合。
可选地,所述收纳槽为结构为四分之一圆环槽形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骨伤的可调节夹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林涛,未经田林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34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防雨罩及空调
- 下一篇: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