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2258.6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4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陆军;宋金鹏;安琦;杨国波;丛光辉;王存玉;崔喜平;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53/00 | 分类号: | C01G53/00;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H01M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谭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晶高镍锂电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氧化镍、四氧化三钴、二氧化锰和碳酸锂进行球磨处理,得到混合粉体;其中,所述混合粉体中镍、钴、锰的元素摩尔比为8:1:1;(2)将所述混合粉体进行烧结处理,得到所述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合成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且压实密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工作寿命长、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无记忆效应、绿色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3C产品、交通运输、航宇以及军事领域。其中,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高比容量、循环性能稳定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NCM811正极材料,因其比容量高、且成本较低,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现有工艺中NCM811材料多采用多晶二次球颗粒正极材料,该方法将镍、钴、锰三种元素均匀混合,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优势,然而多晶二次球颗粒正极材料由于压实后一次颗粒间产生缝隙,存在压实密度低的缺点,导致材料体积能量密度较低;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易出现裂纹,导致容量加速衰减,稳定性差。随着对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单晶材料能够有效提高正极材料的压实密度从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并避免充放电过程中裂纹的出现,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然而,单晶高镍体系的制备工艺尚不成熟,现有制备工艺主要有三种:前驱体混锂高温煅烧、前驱体混锂多步煅烧、熔盐合成。其中,前驱体混锂后高温煅烧需要较高的煅烧温度(例如950℃),因此制备过程中锂挥发较多,导致制备成本增加,且高温下颗粒团聚严重;前驱体混锂多步煅烧虽然可稍降低合成温度(例如850℃),但其工序复杂,参数变量多,操作难度较大;熔盐合成的成本较高;此外,这些制备工艺均需借助于共沉淀法制备的前驱体,而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会产生工业废水,处理成本高,不仅进一步增加了制备工序,且前驱体对最终制备的正极材料的性能影响大。因此,急需一种工序简单、成本低的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工序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合成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镍源、钴源、锰源和碳酸锂进行球磨处理,得到混合粉体;其中,所述混合粉体中镍、钴、锰的元素摩尔比为8:1:1;
(2)将所述混合粉体进行烧结处理,得到所述单晶高镍锂电正极材料。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镍源优选为氧化镍;
所述钴源优选为四氧化三钴;
所述锰源优选为二氧化锰。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混合粉体中锂、镍、钴、锰的元素摩尔比为(10.5~11.4):8:1:1。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氧化镍、所述四氧化三钴、所述二氧化锰和所述碳酸锂的纯度均大于99%。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球磨处理采用的球料比为(4~6):1;
所述球磨处理的转速为300~400rpm,球磨时间为4~6h。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球磨处理中还包括过程控制剂,所述过程控制剂的用量为所述氧化镍、四氧化三钴、二氧化锰和碳酸锂的质量之和的100~250%。
优选地,所述过程控制剂包括乙醇。
优选地,所述混合粉体的粒径为1-5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22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