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塔吊架设和附着顶升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22249.7 | 申请日: | 2022-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91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郭达川;苏国活;王花;周向明;李光灿;曹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G06F30/13;B66C23/16;B66C23/28;B66C23/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李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塔吊 架设 附着 方法 系统 终端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塔吊架设和附着顶升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塔吊架设和附着顶升方法包括获取建筑物参数,根据建筑物参数生成建筑物模型;获取塔吊参数,根据预设立塔规则和塔吊参数在建筑物模型上生成塔吊模型;获取建筑物建设参数,并根据预设建设规则和建筑物建设参数对塔吊模型进行附着顶升。通过采集并综合建筑物参数、塔吊参数和建筑物建设参数,以及预设立塔规则和预设建设规则,实现统一制式的塔吊架设和附着顶升的长期规划,有效的保障多建筑同时施工时,多塔联合作业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进而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塔吊架设和附着顶升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建筑工地施工中,为了方便运输建筑材料,通常需要设置不止一个不同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塔吊;但是,各型塔吊的独立高度、附着以上悬高、大臂长度、标准节高度等参数均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塔吊作业覆盖的空间范围,可以理解为一个圆柱空间,且改圆柱空间的最大半径有范围限制。并且,塔吊与塔吊、塔吊与楼栋之间存在平面上的重叠覆盖,这就导致需要根据施工的要求设置不同高度,并且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随建筑楼层施工的提高进行依次附着顶升。在现有技术中,当一个项目中多个单体建筑同时施工,进而需要多台塔吊同时作业时;为了避免多塔作业时发生碰撞,对施工进度和安全产生相互阻碍和影响,就需要对塔吊架设位置、附着顶升和高度,以及楼栋的施工顺序进行预先规划和设计。
但是,目前建筑工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统一安全高效的塔吊架设规划方案,仅仅是根据工人的个人经验进行短期规划,这就造成同时施工时,施工进度和安全产生相互阻碍和影响。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塔吊架设附着的规划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吊架设和附着顶升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工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并没有统一安全高效的塔吊架设规划方案,仅仅是根据工人的个人经验进行短期规划,导致同时施工时,施工进度和安全产生相互阻碍和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塔吊架设和附着顶升方法,其包括:
获取建筑物参数,根据所述建筑物参数生成建筑物模型;
获取塔吊参数,根据预设立塔规则和所述塔吊参数在所述建筑物模型上生成塔吊模型;
获取建筑物建设参数,并根据预设建设规则和所述建筑物建设参数对所述塔吊模型进行附着顶升。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建筑物参数,根据所述建筑物参数生成建筑物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各建筑物的楼底标高、最终高度、层高高度和楼间距,并根据所述楼底标高、最终高度、层高高度和楼间距生成建筑物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塔吊参数,根据预设立塔规则和所述塔吊参数在所述建筑物模型上生成塔吊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各塔吊基础面标高、无附着高度、基础节高度、标准节高度、大臂相交长度、大臂与各建筑物的相交数据、起吊高度及吊钩至基础面高度;
根据所述塔吊基础面标高、无附着高度、基础节高度、标准节高度、大臂相交长度、大臂与各建筑物的相交数据、起吊高度及吊钩至基础面高度,按照所述大臂端部与标准节的间距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起吊高度和相交建筑的楼面防护顶端间距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相交塔吊的两大臂高度差处于第三预设范围内,在建筑物模型上生成塔吊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塔吊模型中的塔吊与建筑一对一设置、塔吊与塔吊对角设置或塔吊与塔吊正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建筑物建设参数包括:附着楼层混凝土强度满足时间、附着点在楼层位置、作业临边防护高度、首道附着最大高度、相邻附着点最大间距、各附着点以上的塔身最大高度、楼层建设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2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