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21515.4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3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道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宜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B01D46/10;B01D46/68;B01D46/681;C10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25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 煤气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该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固定连接在进气管上部并与其相连通的气泵,进气管左部设置有用于对荒煤气进行过滤粉尘的过滤机构,进气管右部连通有输送管,输送管外部等距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对荒煤气余热回收的换热机构组,每个换热机构组均包括用于对靠近输送管内腔壁部分的荒煤气余热回收的外换热单元和对靠近输送管内腔中心部分的荒煤气余热回收的内换热单元,本发明能够对处于输送管不同层次部分的焦炉荒煤气的余热进行回收,提高换热效果,且还能够对焦炉荒煤气中被拦截下来并附着在过滤板上的粉尘的进行清除,避免过滤板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焦炉煤气又称焦炉气,由于可燃成分多,属于高热值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的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属于炼焦工业的副产品,是一种混合物,荒煤气是指含尘煤气。
现有的余热回收设备在对焦炉煤气的余热进行回收时大多都是采用水夹套套合在输气管上升管段回收余热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够接触到输气管外表壁的热量,而焦炉煤气中的大部分热量都集中在输气管的中部位置,导致余热回收设备不能够充分接触到焦炉煤气中的热量并进行交换,使得余热回收效率较低;此外,由于荒煤气中夹杂着煤尘,需要对其进行过滤才能够进行余热回收,但目前现有的过滤方式大多只是利用过滤板进行过滤,容易使得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发生过滤板被堵塞的情况,影响后续的正常的余热回收工作。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难题。
技术方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固定连接在进气管上部并与其相连通的气泵,所述进气管左部设置有用于对荒煤气进行过滤粉尘的过滤机构,所述进气管右部连通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外部等距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对荒煤气余热回收的换热机构组,每个所述换热机构组均包括用于对靠近输送管内腔壁部分的荒煤气余热回收的外换热单元和对靠近输送管内腔中心部分的荒煤气余热回收的内换热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外换热单元包括第一U形扰流管、第一螺旋换热管和第一环形导流片,所述输送管外表壁圆周等距连通有多个第一U形扰流管,所述输送管内腔且位于第一U形扰流管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导流片,且第一环形导流片开口为从右至左逐渐向靠近输送管轴心线收拢的锥形,每个所述第一U形扰流管的横向段外部均套设有第一螺旋换热管,且第一螺旋换热管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位于输送管上方的所述第一螺旋换热管左部和右部分别连通有升流管和降流管,所述升流管和降流管远离第一螺旋换热管的一端之间连通有导热栅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换热单元包括聚流管,所述聚流管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输送管内腔,所述聚流管外表壁圆周等距连通有多个第二U形扰流管,所述聚流管内腔且位于第二U形扰流管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导流片,且第二环形导流片开口为从右至左逐渐向靠近聚流管轴心线收拢的锥形,每个所述第二U形扰流管的横向段外部均套设有第二螺旋换热管,且第二螺旋换热管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位于聚流管上部的所述第二螺旋换热管左部和右部分别连通有第一传流管和第二传流管,所述第一传流管远离第二螺旋换热管的一端穿过输送管管壁连通在升流管的外表壁上,所述第二传流管远离第二螺旋换热管的一端穿过输送管管壁连通在降流管的外表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道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宜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道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宜知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215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