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018283.7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3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岸辉;文超;郑和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35 | 分类号: | F24F1/0035;F24F11/56;F24F11/64;F24F11/65;F24F11/74;F24F11/81;F24F11/88;F24F110/1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熊明 |
地址: | 52842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器 新风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空调器包括新风机以及与新风机的出风口相对应设置的分流装置,空调器设有在水平方向排列的前出风口和后出风口,前出风口与后出风口通过风道与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分流装置位于风道内且能够在风道的水平方向上移动,以调整前出风口与后出风口的出风量;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新风机的出风口温度以及预设温度;根据出风口温度与预设温度大小确认分流装置的目标位置;控制分流装置移动至目标位置,以调节前出风口与后出风口的出风量。本申请旨在解决空调器新风装置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引进的新风直吹人体而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作为家中空气调节必不可少的家电设备,用户对其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空调器在制热或制冷时,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加热或降温,同时用户为了保持室内的温度,往往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含氧量越来越低,且颗粒物的浓度不断升高,用户容易出现头晕等症状,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为避免室内环境因通风性不好而引起的例如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空气质量问题,室内机内通常增设有与室外环境连通的新风装置,将室外空气引入到室内环境中。然而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温差较大,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新风直接吹到人体会引起人体不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新风装置在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引进的新风直吹人体而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新风机以及与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相对应设置的分流装置,所述空调器设有在水平方向排列的前出风口和后出风口,所述前出风口与所述后出风口通过风道与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分流装置位于所述风道内且能够在所述风道的水平方向上移动,以调整所述前出风口与所述后出风口的出风量;所述分流装置包括与所述风道滑动连接的滑板、设置在所述滑板上的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所述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温度以及预设温度;
根据所述出风口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大小确认所述分流装置的目标位置;
控制所述分流装置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以调节所述前出风口与所述后出风口的出风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出风口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大小确认所述分流装置的目标位置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出风口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确认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一目标位置;
其中,当所述分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时,所述前出风口的出风量小于所述后出风口的出风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出风口温度与所述预设温度大小确认所述分流装置的目标位置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出风口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确认所述分流装置的第二目标位置;
其中,当所述分流装置位于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时,所述前出风口的出风量等于所述后出风口的出风量。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分流装置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位置获取所述分流装置的移动距离;
根据所述移动距离控制所述分流装置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
可选地,所述的空调器的新风出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空调器的新风调节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未经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82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顶管施工方法
- 下一篇:禁带和颗粒阻尼协同作用的局域共振非线性超材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