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化纳米硒在制备抗创伤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8180.0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8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填烽;许利耕;卜庆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15 | 分类号: | A61K31/715;A61K31/722;A61K31/77;A61K31/79;A61K31/785;A61K33/04;A61P31/04;A61P37/02;A61P1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郭炜绵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纳米 制备 创伤 感染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功能化纳米硒在制备抗创伤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功能化纳米硒为壳聚糖纳米硒、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硒或香菇多糖纳米硒等聚合物修饰纳米硒中的一种以上。本发明合成不同电荷修饰物纳米硒,既可实现对病原菌的直接杀伤作用,又可通过调控机体免疫系统,使得免疫细胞有效清除病原菌感染。功能化纳米硒对创伤部位的免疫细胞出积极有效的调控作用,免疫激活能力好,促进DC细胞、NK细胞成熟与分化,促进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激活免疫应答,快速杀菌,从而加快创伤的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化纳米硒在制备抗创伤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量研究表明,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以及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且这些细菌均对广谱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多重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已成为全球性治疗难题,而临床常用来评价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指标是最低抑菌浓度。
目前,针对耐药菌创伤感染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抗菌药物联用、新型抗菌药物(纳米银等抗菌剂)研发等。然而,这些策略都有其局限性,例如联合用药虽然可有效提高抗菌效果,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细菌产生多重耐药的风险;纳米银虽然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活性,但其潜在的安全性问题难以解决,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严重创伤也会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问题。近年来免疫治疗在严重创伤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主要利用免疫激活剂或细胞因子,如γ-干扰素(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重塑机体免疫系统,使得免疫细胞有效杀伤病原菌,从而大大降低创伤感染的风险。然而,免疫细胞长时间释放较高水平的促炎细胞因子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因此,开发安全、有效、广谱的新型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一直是该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功能化纳米硒在制备抗创伤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功能化纳米硒既具有直接抗菌作用,又具有免疫调控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功能化纳米硒在制备抗创伤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功能化纳米硒为壳聚糖纳米硒(CS-SeNPs)、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硒(PVP-SeNPs)、香菇多糖纳米硒(LNT-SeNPs)、平菇多糖纳米硒(PTR-SeNPs)、吐温80纳米硒(TW80-SeNPs)、聚乙二醇纳米硒(PEG-SeNPs)或聚丙烯胺纳米硒(PAH-SeNPs)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功能化纳米硒具有一定的免疫刺激功能,而且呈现浓度依赖效应,对病原菌具有直接杀伤或抑制作用。
所述的壳聚糖纳米硒(CS-SeNPs)及其制备方法,现有技术已有所公开,比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2870348 A、中国专利申请CN109588235 A、中国发明专利CN106692181 B;
优选地,所述的壳聚糖纳米硒由以下步骤制得:
将壳聚糖溶液与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混合均匀,滴加还原剂溶液,室温下反应过夜,反应溶液透析除去未反应完的聚合物,制得壳聚糖纳米硒;
所述的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0.1~20mg/ml;优选为5mg/ml。
所述的亚硒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5~200mM;优选为100mM。
所述还原剂溶液的浓度为2~800mM;优选为400mM。
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硒(PVP-SeNPs)及其制备方法在中国发明专利CN106692181 B已经公开;
优选地,所述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纳米硒由以下步骤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81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