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电缆软接头导体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15057.3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8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黎明;陈果;呼文博;邓华丽;伏文如;郝银;蔡剑;周远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海海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 | 分类号: | B23K9/16;B23K9/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袁建设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电缆 接头 导体 连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电缆软接头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海缆导体接头性能影响使用的问题,提供海底电缆软接头导体连接方法,包括:对导体焊接表面进行清理;装夹待焊接的导体,使导体的在同一层的相邻单丝的连接点间距在9‑11mm,且导体相邻两层单丝的最近连接点的间距在25‑35mm;位置确定后,对各单丝分别点焊定位;依次焊接连接各单丝,焊接过程中采用保护气体保护,且各单丝焊接后采用冷却装置冷却;焊接后打磨焊接点至使焊接点处单丝外径与单丝的标准外径偏差在±0.2mm。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接头柔软性好、接头结构和导体本体结构差异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缆软接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海底电缆软接头导体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海底电缆适用于海底电力传输的系统,海底电缆传输距离长,当海底电缆无接头生产的长度无法满足交付长度要求或出现工程变更时需要制作软接头。在海底电缆的日常维护使用时,海底电缆因锚害等非正常损害进行维修时,也需要制作软接头。
由于海底电缆使用场景特殊,敷设过程中可能需要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如弯曲、拉伸),现有技术中海缆软接头导体连接方式形成的导体接头处结构和海缆本体有较大不同,可能因接头强度或柔韧性等原因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海底电缆软接头导体连接方法,以解决现有海缆导体接头性能影响使用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底电缆软接头导体连接方法,包括:
对导体焊接表面进行清理;
装夹待焊接的导体,使所述导体的在同一层的相邻单丝的连接点间距在9-11mm,且所述导体相邻两层单丝的最近连接点的间距在25-35mm;位置确定后,对各单丝分别点焊定位;
依次焊接连接各单丝,焊接过程中采用保护气体保护,且各单丝焊接后采用冷却装置冷却;
焊接后打磨焊接点至使焊接点处单丝外径与单丝的标准外径偏差在±0.2mm。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导体连接方法,采用每层单线分层错开设定间距,层内单线分线错开设定间距焊接,使得导体弯曲时层内各单线之间可自由滑移,导体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恢复后的结构与本体结构相同,焊后导体电阻增加较小,软接头处温度升高较小,对绝缘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对电缆长期稳定运行影响也不大,加之申请人结合实践提出的采用装夹后单丝点焊定位、单丝焊接和单丝焊后冷却的方式,点焊能够对单丝分别初定位,单丝焊后冷却能够避免热量累积影响后续单丝的焊接,甚至破坏后续单丝点焊的连接,利于焊接的顺利进行以及确保各焊接点的间距。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体的在同一层的相邻单丝的连接点间距为10mm,且所述导体相邻两层单丝的最近连接点的间距在30mm。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焊接过程中,焊丝均匀送丝,焊枪匀速移动以保证对焊接处均匀加热;焊枪运动方向后方固定有冷却装置用于在焊枪焊接过后设定时间对焊接的焊接点进行冷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体的材料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的一种;所述焊接用焊丝采用铜银合金。
采用铜银合金丝焊接可以确保焊接接头电阻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气体采用氩氦混合气。
采用氩氦混合气体焊接对导体进行惰性气体保护,防止导体材料在焊接过程产生氧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对导体焊接表面进行清理包括,焊接前用有机溶剂清洗各单丝焊接表面及两侧各30mm内外周面的杂质,然后清除焊接表面的氧化膜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对单丝点焊定位后,校正各单丝变形,使各焊接点间隙均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体为绞合紧压圆形导体或非紧压圆形导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海海缆有限公司,未经南海海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5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