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013893.8 | 申请日: | 202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1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汤淑兰;仲亮;邹柯;钱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50/107;H01M50/5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吴文心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车辆,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混合热固性树脂以及导电剂,得到具有导电性的热固性树脂混合物;将所述热固性树脂混合物涂覆于圆柱电池电芯的全极耳处,并将涂覆有热固性树脂混合物的全极耳与集流盘加压粘连,得到粘连有集流盘的圆柱电池电芯;加热固化所述全极耳与所述集流盘粘连处,并装配外壳,得到圆柱电池。热固性树脂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粘结性,可以实现全极耳与集流盘之间的稳定连接,使制得的圆柱电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和优秀的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一种圆柱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的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逐渐向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和高安全性能的方向发展。
全极耳圆柱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圆柱电池,其可以不具有单独的极耳与集流体相连接,而可以通过将集流体的尾部作为极耳,并通过一集流盘结构与作为极耳的集流体尾部连接,从而可以增大极耳传导面积以及连接处的连接面积,并缩短极耳传导距离,从而可以大幅降低电池内阻,减少电池发热量,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并提高充放电峰值功率,使得电池性能可以获得较大提升。
但是,全极耳圆柱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通常可以采用极耳揉平焊接的方式处理全极耳与集流盘之间的连接,以使全极耳处的端面平整,且可以与集流盘良好地连接。但是,在极耳揉平的过程中,通常容易产生金属屑掉落至电芯内部,从而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极耳揉平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绝缘膜穿刺的情况,导致电芯内部短路,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全极耳与集流盘之间采用激光器焊接,一方面成本高昂,另一方面容易出现焊渣、爆点、击穿等问题,影响焊接效率。而如果采用激光、五金对全极耳进行切割、剪裁,又容易引入金属异物,且容易使极耳挤压变形从而导致电芯结构损伤,影响电池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一种圆柱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车辆,可以使得极耳与集流盘之间更加安全地连接,从而提高全极耳圆柱电池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
混合热固性树脂以及导电剂,得到具有导电性的热固性树脂混合物;
将所述热固性树脂混合物涂覆于圆柱电池电芯的全极耳处,并将涂覆有热固性树脂混合物的全极耳与集流盘加压粘连,得到粘连有集流盘的圆柱电池电芯;
加热固化所述全极耳与所述集流盘粘连处,并装配外壳,得到圆柱电池。
可选地,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改性聚氨酯、聚酯树脂、乙烯基脂、双马来酰胺、热固性聚酰亚胺、氰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铜粉、铝粉、银粉、镍粉、导电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导电石墨粉、导电碳纤维粉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热固性树脂与所述导电剂之间的质量比为(30~85)/(70~15)。
可选地,所述将涂覆有热固性树脂混合物的全极耳与集流盘加压粘连的步骤中,加压粘连的压力为2~15MPa,保持时间为2~10分钟。
可选地,所述加热固化所述全极耳与所述集流盘粘连处步骤中,加热固化温度为60~110℃,加热时间为10~180分钟。
可选地,所述圆柱电池的全极耳边缘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将所述热固性树脂混合物涂覆于圆柱电池电芯的全极耳处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热固性树脂混合物涂覆于圆柱电池电芯绝缘层之内的全极耳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138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