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脱硫和碳捕集一体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008853.4 | 申请日: | 2022-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7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青山;冯永新;曾庭华;廖永进;孙超凡;赵宁;宋景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62;B01D53/78;B01D5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许庆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碳捕集 一体化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脱硫和碳捕集一体化系统,氢氧化钙作为脱硫剂和碳捕集剂,浆液循环装置包括浆液循环泵和喷淋层,且浆液循环装置分为第一浆液循环装置和第二浆液循环装置;脱硫塔通过出烟口以及出烟管道与碳捕集塔连接;脱硫剂供浆装置与脱硫塔中设置的第一浆液循环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用于将脱硫剂浆液输入脱硫塔中参与脱硫反应;碳捕集剂供浆装置与碳捕集塔中设置的第二浆液循环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用于将碳捕集剂输入碳捕集塔中参与碳捕集反应;产物分离装置通过浆液排出泵与碳捕集塔的下部分连接,用于碳捕集反应后的固液分离。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硫碳捕集执行效率较差,系统工艺复杂且适用范围受限,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体捕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和碳捕集一体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问题使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燃煤电厂作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为实现碳中和,必需不断增强自身技术创新性,协调发展能源消耗与碳减排的关系,谋求与新能源的共生之路。
目前,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主要是利用吸附、吸收、分离等成熟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然后长期或永久储存起来。其中,吸收法中已得到市场应用的方法为乙醇胺吸收法和富氧燃烧法。乙醇胺吸收法主要是利用经脱硝、除尘、脱硫后的烟气在吸收塔中与乙醇胺溶液逆向接触发生吸收反应,然后再将吸收了二氧化碳的富液进行加热再生;富氧燃烧法主要是将燃料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燃烧,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水蒸汽以及少量其他成分,将燃烧产物进行适当除杂后即可获得捕集后的二氧化碳产品。
但是,乙醇胺吸收法会产生刺激性产物,对环境不够环保友好,且二氧化碳捕集效果较差;而富氧燃烧法的工艺成本高,碳捕集执行难度大,适用范围较小,导致实际的脱硫和碳捕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脱硫和碳捕集一体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硫碳捕集执行效率较差,系统工艺复杂且适用范围受限,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脱硫和碳捕集一体化系统,包括:脱硫塔、碳捕集塔、浆液循环装置、脱硫剂供浆装置、碳捕集剂供浆装置和产物分离装置,采用氢氧化钙作为脱硫和碳捕集剂;
所述浆液循环装置包括浆液循环泵和喷淋层,且所述浆液循环装置分为第一浆液循环装置和第二浆液循环装置;
所述脱硫塔通过出烟口以及出烟管道与所述碳捕集塔连接;
所述脱硫剂供浆装置与所述脱硫塔中设置的所述第一浆液循环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用于将脱硫剂浆液输入所述脱硫塔中参与脱硫反应;
所述碳捕集剂供浆装置与所述碳捕集塔中设置的所述第二浆液循环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用于将碳捕集剂输入所述碳捕集塔中参与碳捕集反应;
所述产物分离装置通过浆液排出泵与所述碳捕集塔的下部分连接,用于所述碳捕集反应后的固液分离。
可选的,所述脱硫剂供浆装置包括:脱硫剂浆液箱、第一供浆泵、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一流量计;
所述脱硫剂供浆箱与所述第一供浆泵连接;
所述第一供浆泵、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一流量计依次连接。
可选的,所述碳捕集剂供浆装置包括:碳捕集剂浆液箱、第二供浆泵、第二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计;
所述碳捕集剂浆液箱与所述第二供浆泵连接;
所述第二供浆泵、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流量计依次连接。
可选的,所述脱硫剂浆液箱或者所述碳捕集剂浆液箱设置有搅拌器。
可选的,还包括:除雾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0088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